第0185章:宁与阎王吵一宿,不与苏景明辩一句(1 / 2)

郊外。</P>

炙热的夏风将百家学院报名处的草棚吹得哗哗作响。</P>

三百余名书生皆低头不语。</P>

这一刻,他们已无法直视身上那件光鲜的襕衫。</P>

往昔,那是读书人身份的象征。</P>

此时却成了遮羞布。</P>

站在这里的书生,无一不是奔着“踩苏良博名望”而来。</P>

他们自认是为天下读书人的尊严来训斥苏良与曹佾。</P>

哪曾想。</P>

自己引以为傲的尊严却被苏良狠狠踩在地上。</P>

学而优则仕,本身没有任何过错。</P>

但是不学而妄想成士,且不愿做其他事。</P>

吃软饭、爱名利、博虚荣,日日碌碌无为,那注定百无一用,一事无成。</P>

历来名士面对书生,都是在苦口婆心地劝学。</P>

苏良却是在劝他们弃学。</P>

苏良并非在宣扬读书无用论。</P>

而是当下的大宋,读书人已逾千万人,每三年能中举者,不过寥寥数百人。</P>

不是那块料,吃不了那份苦的人。</P>

没必要再自欺欺人,躲在自我幻想中,虚耗光阴。</P>

这一刻。</P>

不仅是这些书生们,一旁围观的百姓也都听懂了苏良的话语。</P>

一言以蔽之。</P>

“若无苦学之志,又无登榜之才,不如脱下襕衫,另谋出路。”</P>

苏亮的话虽难听,却是实情,直接戳中了这些人的软肋。</P>

领头者刘洞低着脑袋。</P>

他怎能不知自己的诗才是何水平。</P>

他只是想碰碰运气。</P>

没准儿有人因他“五年写千首诗”的意志力,而举荐他担任一官半职。</P>

苏良一下子打碎了他的所有幻想。</P>

与此同时。</P>

后面一些小报的执笔人已将苏良的话语整理起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