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6章 人不如故(2 / 2)

红楼襄王 飞花逐叶 2660 字 1个月前

“两位爱卿,朕与你们相识,怕是……有十年了吧?”</p>

郑显林当即打开气泡音,答道:“回陛下,正统十年五月,陛下前往金陵剿倭,臣二人有幸得见天颜,距今已是近十一年了!”</p>

那时的郑何二人,在金陵一个布政使一个按察使,面临着一步踏错万劫不复的境地。</p>

也正是遇着朱景洪并选择投靠,才让他二人绝处逢生,乃至于后面一路高升。</p>

他俩现在虽只是正三品实职,但其阶官早就是正二品,换句话说已可越级提拔,直接升任尚书也是可以。</p>

刚才召见了阁臣,释放了要进行人事调整的信息,眼下他就召见郑何二人,其实也是做给内阁三人看,为的是避免发生误判。</p>

“十一年了,说起来恰好似昨日一般!”朱景洪微微笑道。</p>

接着他便说道:“世人都说,衣不如新人不如故,放眼朝堂之上……朕的故旧可不算多!”</p>

被皇帝称为古旧,倚重为自己人,这是人臣难得的殊荣。</p>

“陛下信重,臣等感激涕零!”郑显林拜道。</p>

微微一笑后,朱景洪又问道:“你二人出仕至今多少年了”</p>

郑显林答道:“回陛下,臣是承平二年中的进士,至今为官已有三十五年!”</p>

何顾谨比他晚三年,但也已宦海沉浮三十来年。</p>

“人不如故,世人都说故人可信,却不知这话还有层意思,便是指故人可倚!”</p>

“多年历练,经验、能力、智慧都已圆满,不是新人可以比肩,你二人可能让朕信任倚重?”</p>

郑何二人连忙表忠心,答道:“臣等愿为陛下效死!”</p>

“你们不是将军,效死的事就不必了,吏部户部为中枢要害,替朕把这两处地方管好,便不负朕之厚爱了!”</p>

他二人还是侍郎,朱景洪却叫他俩把部务管好,如此也算是明示了。</p>

刚刚起身的俩人,此刻再度跪伏于地,叩谢皇帝的信重和隆恩。</p>

六部堂官,九卿之一,这也是人臣之殊荣,再进一步就是内阁了。</p>

但是,他二人都已六十多了,基本没有入阁的可能,至少作为吏部尚书的郑显林,是绝对不可能入阁。</p>

再度叫起这二人后,朱景洪又道:“既已位列中枢,除了本职事务,为朝廷举荐贤良,也是尔等之职责!”</p>

“你二人履历丰富,这些年认识不少人,哪些年轻人忠正勤勉,都可以向朝廷举荐,朕自当择优用之!”</p>

对朱景洪来说,虽然他可以轻松压制朝廷官员,但不可能每次都亲自下场,培养自己亲信便显得尤为重要。</p>

当然,这是对文官这边来说,军队上下如今的实权派,基本全部是他的亲信,用谁都行那自然是能者为上。</p>

郑何二人前期深度参与清丈,其实也已得罪了许多人,所以他们一定程度上算孤臣,只能对皇帝忠心以求庇护。</p>

所以帮他们两个建立班底,实际上就是扩大皇帝的权力,他二人致仕后这些人同样会死死依附皇帝。</p>

这些提拔起来的人,未必是好人未必能力强,优点是基于自身利益忠于皇帝,而这也是朱景洪用他们的关键。</p>

“臣等自当为国举贤,为陛下分忧!”</p>

这番表态朱景洪很满意,接下俩君臣三人又聊了一阵,然后郑何二人方才退出乾清宫。</p>

走出乾清门,这两个六十多的老人,此刻明显步伐都快了些,可见其心中是何等激动。</p>

官做到他们这一步,确实可称为人臣极点,毕竟内阁大臣如无加衔,也就才正二品而已。</p>

尤其是郑显林,即将升任吏部尚书,这个位置的话语权,也未必就比内阁大臣低。</p>

至于何顾谨的户部尚书,那也是非常关键的位置,执掌整个大明朝的财税。</p>

“老何,若回到十年前,有人告知你我今日际遇,恐怕咱们绝不会信!”郑显林感慨道。</p>

何顾谨点头,答道:“这都是陛下恩泽,咱们往后得不负陛下所期才是!”</p>

宫道沿途,都有宦官宫女来往,也有侍卫站班戍值,其中不出意外就有耳目,他们这些话是说给朱景洪听。</p>

乾清宫内,朱景洪独坐御案之后,面前则是摆了几张纸,上面写了十来个名字,这是他自己拟出来的方案。</p>

当然,这东西是他努力的方向,而是必须要达到的目标。</p>

原因在于,总是进行乾纲独断的话,会让他与朝廷官员离心,完全不按规则就等于没有规则,对朝廷制度来是极大破坏。</p>

抓权是为了做事,如果制度全乱套了,做事也就无从谈起。</p>

转眼之间,又是几天时间过去,上元节的时间也快到了。</p>

本来过年就热闹,临近上元节京城更是张灯结彩,各种花灯更让人目不暇接,悬挂在京城各处大街小巷。</p>

而京城最大的莫过于“天街”,其从南面永定门起经正阳门,最终直抵大明门。</p>

天街宽度大约在三十来丈,左右早已安上灯架,如今也已挂上了花灯,只等上元节到就会点上烛火。</p>

今年是乾盛元年,这是承前启后的一年,更是万象更新的一年,工部和顺天府衙的官员们,为尽可能筹备好这次庆典耗尽了心力。</p>

时间还没到夜间,就已有大批百姓、商旅、使臣赶来,只等时间一道前方关卡开关,他们就会全力赶赴大明门。</p>

为保证今日安全无事故,侍卫亲军和京营都增派了人手,且已提前一日到达预定地方值守。</p>

正阳门外,冯渊也等在人群之中,显然他也是打算一会儿往大明门去,希望能得到瞻仰龙颜的机会。</p>

说起来,冯渊曾与朱景洪有过一面之缘,只不过那时他被打得半死,没看清楚当初这位十三爷的相貌。</p>

而今天,即便他能挤到人群最前面,距离大明门也有十来丈,加之是夜间也不可能看清皇帝相貌。</p>

所以冯渊知道,要想真正得见皇帝,他至少要冲进殿试才行,最终还是得落到科举上。</p>

“冯兄,时间还早,那边挺热闹,咱们过去看看?”</p>

声音来自宋子瑜,今日他也来凑这热闹了,他们一行有七八人,全都是来自金陵的举子。</p>

“也好!”冯渊笑着答道。</p>

(本章完)</p>

(/12824/12824373/113319648.html)</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