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六章 一炮轰杀大越皇帝(1 / 2)

人在大宋,无法无天正文卷第三百零六章一炮轰杀大越皇帝八月上旬,宋军一路势如破竹,仅仅花了几天时间,在谅山关外布置炮兵阵地,将越军轰得一败涂地。

之后宋军占据谅州城,集结主力约四万余众,浩浩荡荡,再次南下,直取支棱关。

此时李佛玛收拢了郭盛溢的溃卒,屯兵约八万余众把守关隘。

支棱关谈不上高耸入云,却极为险要,处于两山夹缝之间,看地形的话,颇有点类似于我国的著名关隘娄山关。

一眼看不到尽头的山峦层峦叠嶂,满山原本翠绿几近黑绿的颜色,到如今也愈发的黄褐交接,落叶纷飞,将本就不太宽敞的道路铺满。

大宋的斥候军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在落叶当中,两侧深山老林里不时传来各种各样的鸟叫、哨声,提醒着他们,附近没有敌人。

这些斥候军都是狄青挑选最精锐的少数民族部队,负责前方的侦查和预警工作。

其实古时候越南北面,也就是红河三角洲地区的民族成分并不复杂,主要由西南地区的壮瑶苗汉等民族组成。

他们擅长山林作战,但狄青征召的广西少数民族部队跟他们同出一源,一样擅长山林作战。双方可谓是针尖对麦芒,都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内交战。

有他们的帮助,越军在道路上挖的陷阱,在山林里布置的埋伏,藏匿在附近的侦查岗哨,几乎都被轻而易举地扫荡一空。

此刻狄青坐镇于中军,中军的队伍由七千火枪兵组成,大炮还在后方,由侬智高押送着过来。

没办法。

相比于火枪,动则数百公斤乃至上千公斤的大炮还是机动性太差,特别是这样的丛林山区作战,只能一步步挪动。

狄青坐在马上摇摇晃晃地前行着,今日已经是行军的第二十一天,距离支棱关不过十余里地。

他四处观望着山势,寻找合适的大炮安装地点,准备再次炮轰越军雄关。

过了十多分钟之后,探马来报,先锋军已经抵达了关外。

狄青随即下令在关外开始安营扎寨。

没过多久,火器军也抵达了关外,与前面的先锋军汇合到了一起。

由于民夫和炮兵都在后方,目前的军队都是少数民族部队以及火器军,因此由火器军在营外列阵警惕,少数民族部队则开始砍伐树木,建造营垒。

狄青四处查看地势,他们所处的位置是在两山之间的山坳当中。支棱关古道虽狭窄,却也不是那种山道不过数米的绝道。

东西两山之间,多有斜坡、草地、树林,能安营扎寨的地方还是不少,只需要把野草蓬蒿除去即可。

但正值入秋,秋叶纷飞,想要清理处大片空地来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立即清出一片空地。”

“先安排各部士兵轮流前往斥候找到的山泉补充消耗的水壶。”

“无需挖建壕沟,先把栅栏和帐篷立起来。”

“生火造饭时小心些,虽然此地几乎难以生出大火,但也要小心火药被点燃。”

“今晚上先正常入营,各部安排好岗哨,不要让敌人有机可乘。”

一条条命令传达下去,狄青随后准备进山观察地形。

他不担心越军会纵火。

因为临来前知院跟他说过,说什么安南处于热带季风和热带雨林气候,除非用什么凝固汽油弹,否则几乎是不可能发生大规模火灾。

但火药物资非常重要,一旦有一点火星,也会造成极为严重的后果,让宋军蒙受巨大损失。

所以每到一地,火药等物资防火都是重中之重。

至于水源比较少也不担心,他没打算打持久战,基本上每到一地,找一处水源把水壶打满,然后命令全军士兵喝水的时候都是烧水喝。

火器军现在的装备还是比较先进,身上除了火枪以外,还有火药背包、钢制水壶以及腰间配着的钢刀。

这水壶是钢铁厂制造的,方便士兵取水后原地生火把水煮开了携带着喝。

唯一的问题是侬智高的少数民族联军部队并没有大宋火器军的制式装备,已经有不少人因为喝生水的问题闹肚子而脱离战斗序列。

不过他们本来就不是打仗主力,倒也无需担心,只要火器军没有大面积感染疫病就不会对军事行动产生太大的威胁。

狄青在斥候的带领下与几名副将一起上了附近一座坡度较矮,视野还算不错的小山。

张玉则在山下指挥士兵安营扎寨。

这山约三四十丈高,也就是百来米的样子,跟四周较远的山林林木森森,大树遮天蔽日不同,这山几乎没有什么树木,只有无数野草蓬蒿。

站在坡上,狄青眺望着远处,周围几乎没有任何动静,秋风轻轻拂过山岗,树叶秋草婆娑作响。

李朝士兵都龟缩在支棱关中,没有任何打算出来的动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