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1章 第一次议和(1 / 2)

口温不花心里其实也挺为难的,两人都不好得罪,而且他觉得,对付宋人三万骑兵,用一万蒙古精锐足矣,阿勒赤开口两万是有点胆子太小。

察合台感受到口温不花的眼光,想了想便道:“打外面宋军的事不急,他们跑不了,肯定会在城外策应城中孟珙部,到时我们就算不打孟珙,他为了来解围,也会主动来打我们。”

众人一听都感觉有道理。

这孟瑛部到处在逛,其实没有必要去追着打,只要蒙军团团包围中兴府,做出一副围死中兴府的架势,孟瑛到时肯定要主动来打蒙军。

蒙军不如驻营和工事以待,反而能痛击宋军,所以打孟瑛的事不急,先说怎么打孟珙。

阿勒赤听完有点不高兴,但沉默着没出声。

察合台和几人商量如何围困宋军。

口温不花便道,咱们就集兵一处,派哨骑看住六城门,并在六城门外数里驻小队分营。

按口温不花的说法,现在中兴府被淹,还在陆续下雨,按天气来看,中兴府城东南北三个方向,到十一月份也未必会干,只要不干,宋军就不可能大规模逃跑。

蒙军只要在六个城门外驻几個小队,看着宋军,其余全军就集合在西边,一旦宋军出城,就举兵去战。

宋军不出城,他们就在一直这么等着,耗宋军的粮。

这办法还是当年蒙军围西夏的法子,集兵一处,也不怕你突围,你突围他们就追上来,因为没人跑的过蒙军,蒙军也喜欢对手跑。

也有人建议学宋军在四周挖沟,把中兴府团团包围。

当然,中兴府是大城,宋军前几个月也没全部挖起来,只挖了六个城门。

现在三面被水淹的严重,也没必要挖。

众将商量了片刻,最后决定按口温不花来的,前期主看西边,等雨停后,地面干固时,就要在四面挖沟,以防宋军。

蒙军保持全军驻守西面,同时派阿勒赤带两万蒙军四处寻找孟瑛宋军,以断宋军后路。

口温不花多次叮嘱,不要硬打,打不了就回来,反正宋军想来救孟珙,还得攻我们大营。

阿勒赤一口答应,带着兵马要去报仇。

但他的兵马走了约十五天后,又灰溜溜的回来了。

此时蒙军才围了宋军半个月,十月中旬时,中兴府天气已经转好,地面积水开始慢慢消退,但突然有哨骑从前面传来惊天消息。

又见宋军十几万步骑,从陕西、四川方向出来,随军马车不计其数,民夫也有好万,号称五十万大军。

其主将好像是来自陕西的刘整。

刘整的名字,蒙古人一个都没听过。

但宋军突然又来十几万大军,这让口温不花等人深深倒吸了口冷气。

当然,哨骑不可能数清宋军兵马实际数目,基本都有夸张之说,但毛估估,就算只来十万八万也挺讨厌。

此时他们才回过神来,宋人和西夏是不同的。

西夏全国才几百万人,宋人全国几千万人,这兵马像不要钱似的爆出来。

这边十万还没打完,后面又来了十万。

孟瑛的兵马在抢了夏州一番后,又沿黄河往西,到应理方向接应刘整军。

当时阿勒赤也正追到应理,正准备在黄河边和宋军再打一仗报个仇。

刘整前锋两万宋军骑兵先到了应理。

宋军两军合军并成五万。

阿勒赤呆呆的看着漫无边际的宋军骑兵,虽然很想冲动一回,但想了想口温不花的话,最后还是没打,原路返回,同时派哨骑查看宋军后阵。

果然,在这股骑兵过河后,陆续宋军几十万步营加民夫也过来了,哨骑说铺天盖地,数都数不清,特别是宋人标配马车,真是多。

阿勒赤赶紧回程,通知口温不花。

至此,宋军已经有二十多万大军到了西夏境内,强行占领西夏之意相当明显。

刘整军来后,还带来了宋军议和之信。

要求蒙军撤出西夏,两国结兄弟之国。

十一月二十六,口温不花集合十二万人马,回头准备先打刘整。

但他大军前脚刚走,中兴府孟珙留张宣带五千宋军,一万民夫守城,三万五千宋军也出城紧跟口温不花。

口温不花和察合台和阔端一样,转身又想打孟珙。

孟珙转身再回城。

口温不花等人大怒,都骂宋军每次都是这样。

当下他们又不管孟珙,继续去找刘整军,其实就是打算把刘整孟珙一起打。

十一月底,双方在鸣沙城附近会面。

孟珙军没带炮,没带马车,全军是战马,皆轻甲,重型札甲都留在中兴府,很多轻甲不够用了蒙古人留在中兴府仓库的甲衣,所以现场看过去,对面宋军像是一股蒙军,让口温不花等人相当郁闷。

孟珙军绕道和刘整孟瑛汇合,宋军三部合一起,已经有超过十五万大军。

对面蒙军十二万,人马也不少。

口温不花他们也不怕宋军人多,这次是故意放他们汇合野战。

之前察合台没打过,是因为宋军用了六七万民夫干了一两个月,察合台他们才到,又遇到下雨天。

现在两军相遇在野战,口温不花他们誓要报仇血恨,一战把宋军全部打崩。

当时阔端和察合台也发下狠话,宋军没有民夫没有工事,定打的他们屁滚尿流。

现在宋军刚到,工事也来不及做,双方立刻在鸣沙城西二十多里外摆阵大战了一场。

结果刘整的炮营可不像上次孟珙那样留一手,直接打的蒙军鬼哭狼嚎。

刘整没什么工事,就以马车结阵,前排长枪兵,中间弓弩手,后面火炮和投石机。

这是宋军老套路,但刘整上来就火力全开,蒙军第一波进攻就死伤惨重,半个时辰没到就匆匆退兵。

这时口温不花也知道宋军阵地战不好打。

但野战宋军也不差,宋军兵马又多,中间陆续还以骑兵对战蒙军骑兵,蒙军略占上风,但影响不到宋军步阵。

双方在鸣沙附近打了几天,宋军每天都把步营往前移,一边打,一边往前移,火炮也跟着推上前。

蒙军被逼无奈,只能迁动大营,往后退。

人家宋军连着大军和大营都往前逼,蒙军压制不住真是没办法,只能退。

而且宋军带着民夫,又擅长阵地战,每次移动大营后,宋军让民夫扎营,宋军就去挑恤蒙军。

宋军兵马多,还能留几万守营。

蒙军仗以为手段的骚扰在宋军面前毫无作用。

蒙军反而被宋军骚扰。

因为蒙军去挑恤,宋军可以不理,蒙军不敢攻宋军大营。

宋军去挑恤,蒙军也学着不理,宋军直接用火炮在七八百步外,对着蒙军大营轰,投石机也跟着砸。

两军打了几天后,蒙军就受不了,纷纷要求退兵。

此时口温不花也好,察合台也罢,阔端也好,所有人一致认为,想要和宋军真正决战,在野战或阵地战中分出胜负,至少兵力得是宋军两倍,甚至三倍,四倍以上才能干。

差不多的兵力情况下,现在完全拿宋军没办法。

也就在进入十二月的时候,窝阔台的议和使者也找到了口温不花,他带来了大汗最新的旨意,窝阔台居然有了议和之意?这让口温不花他们大惊失色。

此时他们才知道,不久前蒙使入宋,和宋朝皇帝面谈之后,回去向窝阔台汇报,也不知道宋朝皇帝说了些什么话,反正窝阔台有议和的意思了。

信使来到口温不花等人面前时,第一句话就是说:“我大蒙古以前和宋人也没有血海深仇,宋人只想灭金,如果这里战事不利,合汗说,可以试着议和。”

窝阔台故意把决定权交给察合台,表面说你们看这里打的怎么样,然后再决定。

如果占上风可以大胜,自然可以不用议和,但现在这种情况,除了察合台和阔端不满,其他人都想议和了。

察合台不满是宋军还有兵马在他领地内撒野,到处掠杀,而他的兵马也在帮阔端时几乎打光了。

阔端的不满是,一旦决定议和,意味着他的领地没了,或变小了。

十二月中旬,蒙军正式考虑议和之事,口温不花带大军退回斡罗孩城。

其实蒙军上下对议和这种事也不是很反感,因为之前他们多次打西夏,数次围攻中兴府,包括水淹的那次,最后都是议和撤兵了。

当然每次议和西夏会给点公主或粮钱什么的,包括还有答应他们不交易给金国和宋人战马之类的各种条件。

现在和宋人议和,估计是捞不到什么好处,但他们肯定要霸住现在的地盘。

蒙古人和西夏就议和了几次,所以在议事上是老手,既然决定议和,立刻派出使臣。

没多久,信使汉臣刘润前往中兴府,与孟珙商议西夏罢兵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