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只有吃饱了肚子,才会显得有礼。
“北平的百姓们太有礼貌了。”
一个是如此,两个是如此,读书人接触过的人,大半都是如此,让读书人实在是震惊无比。
人猛然富裕起来,就会有奢侈之气。
但是北平没有这个现象。
工人们好像过得很好,但也不算富裕,温饱是没有问题的,可是这么优秀的精神是怎么来的呢。
太多太多的社会现象,让读书人产生了极大的求知欲。
“咔嚓咔嚓。”
“轰隆轰隆。”
读书人乘坐了蒸汽机火车,去看了机器轰鸣的工厂,还去看了震撼的矿区。
最后。
他来到了乡间。
通州外千户所下的百户所,这里的军户们正在夏收。
卫所改制实验地。
在村头,挂了一块牌子,读书人好奇的看了牌子上的介绍,每户军户一百亩地。
“这怎么可能,如何种得了,又哪里有这么多田。”
读书人不可思议的看着牌子上的目标。
在牌子上,画了改制后的示意图。
井字形。
中间的口字,是八户军户的居住区,然后向外的买块田区,承包给一户军户,合计八户。
未来的这片地方,将会部形成如此的农户生产现象。
八户军户,八百亩田。
周制啊。
“这不可能实现。”
读书人当即否认,北平异想天开,最后伤害的只有老百姓,心中难免沉下来。
天下大同,是读书人一直以来追求的先贤提倡的社会境界。
但是现实的打击下,人们都知道是无法实现的。
在唐宋时期,有学者研究过周朝的井字农耕方式,但是最后皆失败了,认为是不可能的。
“你是何人?”
“汪汪。”
突然。
一名穿着中华重工第三代工服的年轻人,背着一张弓箭,腰间挎着腰刀,身后跟着一条大狗,发出凶猛的威胁声。
读书人忍不住退后两步,连忙拱了拱手。
“在下江西人士,姓杨名士奇,号东里,问得北平之盛况,特来求学一二,如有叨扰,在下立刻离开。”
年轻人上下打量了两眼,随后用脚碰了碰大狗,露出笑脸道:“原来是客,客人不用害怕,可愿意去我家中歇脚?”
“求之不得!”
杨士奇弯腰拱手道谢。
“请。”
年轻人伸手邀请。
八栋院子,两排各四栋,中间修有水井,盖上了盖子,旁边有颗新移植来大槐树,还有些树苗。
有猪舍,牛棚,马房。
杨士奇连称不可思议。
“这是小王爷提议的,先从我们这里实验,未来将会推广北平,所有军户都将如此。”
年轻人得意的笑道。
杨士奇不想打击年轻人,他认为是不可能的,不过还是问道:“一百亩田,一户如何种的完,需要请不少的佃户吧。”
“客人可愿意随我去田间看看,此片井只有周大叔一家没有忙完,各家去帮手,我留下护卫此片井。”
“对了,忘了介绍,我是此处的片井长。”
“片井长?”
“也不是什么官身,只是传达下上面的消息,负责此地的安,做些杂事罢了,都是乡里乡亲的,只不过是为家乡做奉献而已。”
“了不起。”
杨士奇称赞。
虽然燕世子心思是好的,可惜啊,到底还是年轻,天下大同的道理传了几千年,却没有兴盛起来,正是因为做不到呀。
越是好心,恐怕越是害了百姓啊。
杨士奇非常的忧虑。
“哈哈哈。”
还未靠近田间,就听到了远处传来的笑声。
田埂上。
站了一堆人,有老人有小孩,有男有女,开心的笑,不知到为何事。
年轻人带着杨士奇上前。
原来是田间一农人摔了个跟头,在他的前面,有台怪异的车,还有耕牛回过头,露出无辜的眼神。
“老周,这玩意你还没有操练熟悉啊,我们各家都收工了,要不要我帮你?”
“别,我自己弄。”
爬起来的老农,不服气的说道。
“这是推镰车,一台要三两银子呢,不过可以凭地契在农业发展银行贷款,不要利息的。”
“不要利息的贷款?”
杨士奇惊讶的反问,又忍不住看向眼前的怪异机器。
“这是江西来的先生,好奇我们北平,所以来游学。”年轻人向周围的人介绍到。
周围的人纷纷拱手,妇孺微微屈膝,连孩子们也跟着大人学。
非常的热情。
正是中华之礼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