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八章 各家联合(2 / 2)

“随着铁道货运量的提升,部分旧铁道不合时宜,需要采用木枕技术,改造成更坚固的铁道。”

“为了完成目标,未来的时间中,铁道工程部将与合作厂家,如铁厂,铁轨厂,金州林场等达成深度合作。”

……

简易铁道最终都要改成木枕铁道,朱高炽是知道这股发展趋势的,但是因地制宜,他仍然使用了简易铁道。

一则可以经济回血,二则先打下路基,就算后期改造,那也比从无到有要省时省力数倍。

所以先修简易铁道,然后在通勤较多的地段,逐一改为木枕铁道,就是当下的修建计划。

开完了铁道启动大会,过了几日又是总部高层会议,然后是厂长商谈会,工匠技术交流会,北平商人交流大会……

……

王府。

徐增寿要离开了,临走前满脸的不可思议,倒不是别的,惊讶的是大外甥的忙碌。

“比你都要忙啊。”

闻言,朱棣有些得意。

“咱把老大叫来,上回说的入股的事情,他一点都没有放在心上,岂有此理。”

“那倒不必。”徐增寿连忙阻止。

这像什么话,好像图谋外甥东西似的,他可丢不起这人,解释道:“炽哥儿专门向我解释过,此事会由商会统一调度,此事就交给下面人去做吧,又不急在一时。”

朱棣点点头,没有多言,相信老大会给他一个满意的答案。

“应天府那边,你帮咱多维护些,咱的处境你也知道,实在是不好出手。”

徐增寿不客气说道:“能有什么事呢,他们当下主要盯着的是秦王和晋王,对伱暂时没有当做头等大事。”

“那才好。”朱棣笑道。

之所以看重徐增寿,除了两人关系从小莫逆之外,更需要此人在应天府帮他说话。

至于他说的意思,朱棣也明白。

大哥不在了,对皇权威胁最大的并不是自己,顺位最具有威胁的是二哥和三哥。

所以北平的政治局势,要比陕西和山西那边缓和些。

别看不少新来的主官开始夺权,但始终控制在可控范围之内,不像那边的激烈。

“朝廷那帮人主要力气使在陕西和山西,北平这边属于静缓之策,只要不逾越,基本无大碍。”

“不怕万一就怕一万,父皇年龄大了,耳根子也软了,要是有人在他身旁每日说咱的坏话,咱又远在北平,岂不是吃大亏。”

“放心吧,还有我呢。”

“就是有你在京城,能在朝堂为咱说话,咱在北平做事才有底气啊。”

朱棣拍了拍徐增寿的肩膀,徐增寿笑了笑。

朱棣的寿诞,办得不大,动静则不大不小,没多久,徐增寿离开北平,朱棣命三兄弟亲自相送。

朱高炽领着弟弟们,出城送了几十里,徐增寿不让三兄弟再送,在一座亭子告别。

“大哥,舅舅和咱家的关系真好。”朱高煦高兴的说道。

“嗯。”

朱高炽随意答了声。

事情从来没有那么简单,利益向来才是关键。

徐家如今的地位,是必须要站队的。

嫡长子投向太子一系,也是一定要这么做的,否则朱元璋容不下徐家。

但是鸡蛋不能放到一个篮子里。

徐家的四女。

长女是燕王妃,也就是自己的母亲,次女前年才封为代王妃,三女四女还小。

那么同一个母亲的老三徐增寿,从政治角度来看,靠近朱棣是必然的。

而两者从小的交情,则是锦上添花。

朱高炽想要的立场,和朱棣又不同,朱高炽希望借助徐增寿的契机,拉拢更多的力量进入煤炭行业协会。

力量越多,煤炭行业协会自外省的开拓才越稳固,无人可挡,那么对他才是大利。

不久。

财大气粗的煤炭行业商会,在北平贸易中心的边缘,包了一处院子,当做商会的商馆。

会长张德辉,副会长高长芳、盐商杜松,徽商丁英永。

除了北平的几位大煤场主,参与的还有不少南方商人,以及徐家派来的掌柜。

合计股本三十万两。

中华重工出钱三万两,占股百分之十,徐家同样出钱三万两,也占股百分之十,而晋王府出钱五万两,占股百分之十六。

北平煤场主合计出钱十万两,占股百分三十四,南方商人和徽商出钱九万两,合计占股百分之三十。

为了尽量减少阻碍,让王府的影子藏到幕后,商会的主持事物,交给了张德辉。

谈妥了诸事,张德辉带着矿场的技术人员,管事伙计们,上百人浩浩荡荡的前往山西。

勘测人员大把的撒了出去,原来的旧矿则买买买。

不日。

山西第一家蒸汽机工厂,也开始了筹办,由总部蒸汽机厂提供人员和技术支持。

然后是蜂窝煤商会,悄然的在山西开始了布局。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