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七十五章 正式启动(2 / 2)

于是在那个堆放大量原材料的秘密仓库里,大量的原材料被燕飞收进通用空间,然后在原材料里面加入一定比例的黑金元素,将它们送进小型生产车间。通过小型生产车间的能力将它们快速变成各种材料。

等到材料全部生产出来之后,小型生产车间开始将不同的材料混合在一起,将它们生产成大小不一的零部件。最后由小型生产车间将它们组装起来,成为超级核电站的组装部件之一。

这个超级核电站的总重量达到了500万吨以上,不过第一期工程用不着安装这么多的设备,所以设备的总重量只需要200万吨。不过就算是这样,这些组装部件的生产也消耗了无人机非常多的能量点。二十天之后,小型生产车间才将核电站第一期工程的设备全部生产完毕。

这些组装部件大小不一,大的有几万吨重,小的只有几十公斤。但是无一例外的,它们看上起都非常的有科幻色彩,完全不像是现在人类的科技能够生产出来的。

然后燕飞将这些组装部件全部转移到地底空间,在杨奇的见证下开始组装这个超级核电站。超级核电站的组装部件虽然被生产出来了,但是组装同样非常困难。就是燕飞利用通用空间的超级能力,加上辅助智脑的随时指正,在组装过程中也出现了几次错误,不过好在这些错误马上就被杨奇指出来了,让他能够马上改正。这些小错误一旦没有被纠正,在发电的时候就可能出现天大的问题。

五天后,燕飞终于将一万多个零散的部件组装在一起,变成了一台充满科幻色彩的超级核电站。不过因为这里只有燕飞一个人施工的原因,所以地底空间看起来非常粗糙,完全不像其它国家的核电站那样干净整齐,也让这台科幻色彩的核电站在里面有些明珠蒙尘的感觉。

地下空间用于传输电力的电缆被燕飞胡乱的绑在一起,一点也不美观,甚至还有些丑陋。同时地下空间的墙壁还是之前的石壁,没有任何装饰和点缀,看上去非常寒酸。不过这些因素完全不影响核电站的正常发电,所以燕飞也懒得去将地下空间整理得干干净净。

而这段时间里,大量的电力设施工人也将变电站修好,并调试好设备,同时将对外的输电网线全部修建完毕。到了这个时候,所有的准备工作都已经完成,就等着超级核电站运转发电了。

不过越是临近核电站发电日期,燕飞就越是紧张,他每天都在不断的检查核电站的安装情况,确保不会出现什么意外。然后为了确保万无一失,燕飞甚至找了招聘绝症医院医生的借口,将温柔骗到了华夏魔都,不让她出现在这个可能会出现意外的雾隐岛上。

毕竟燕飞之前收到的教育告诉他,核电站非常可怕,一旦出现问题就是天大的问题。苏联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和岛国的福岛核电站就是前车之鉴,由不得他不小心谨慎。

不过杨奇对自己的设计非常有信心,所以他完全不像燕飞那样对核电站表现出恐惧。他脑海里面的知识被辅助智脑理顺后,他的痴傻状态就改变了很多,已经在无意识的情况下做出一些人类的情绪反应来,但是对于一些人类的基本情感还是无法理解,所以他完全无法理解燕飞为什么会害怕一个已经确定无误的事实。

不过杨奇也知道这个超级核电站对雾隐岛的重要性,他还是不断的检查核电站的智能控制系统,并利用核电站里安装的大量传感器发回的数据,对核电站的硬件和软件进行检测,没有发现任何错误。

得到杨奇的保证后,燕飞才彻底放下心来,他打开核电站的反应炉,将这段时间人造鲸鱼从海水中提取的30公斤高纯度铀元素全部放入里面,确保安全后正式启动了超级核电站的发电程序。

在智能控制系统的运行下,核电站里面开始进行神奇的核反应,然后这些核反应产生的热量被转化为电能。就听见超级核电站先是发出一阵巨大的轰鸣声,然后整个地面都发生剧烈的震动。不过只是很短时间,不管是轰鸣声也好,还是地面震动也好,都全部快速下降。到了最后,体型巨大的核电站只是发出细小的声音,而地面也感觉不到任何震动。

然后燕飞就看见地下核电站里的各种仪器开始转动,这代表超级核电站开始正式向外输出电能了。看见这个超级核电站终于安全发电,燕飞就激动不已,而杨奇则是非常平静,好像觉得本来就应该这样一样。

这是燕飞和杨奇这一个多月辛勤工作的成果,而最后的结果也证明他们的辛勤工作是值得的,因为这座超级核电站已经正式发电了,并且运行良好。这证明杨奇和科技推演系统的组合是绝对正确的,加上燕飞的生产能力,他们将在地球上不断的创造奇迹,并彻底改变雾隐岛的现状。

外面的电力系统的工作人员早就得到了燕飞的命令,一等到庞大的电力到来,马上就将它引入变压站,进行处理之后连入雾隐岛上的供电网络,将它们输送到岛上所有需要电力的地方。

超级核电站的一期工程已经建成,拥有了年发电量2000亿度的能力,换算下来就是每天发电5亿度。不过燕飞并没有启动所有的机组进行发电,只是动用了其中很少的几台机组。就算是这样,这些机组的日发电能力也达到了2000万度,正好每天消耗1公斤铀元素。

不过日发电量2000万度,就已经能够满足当下雾隐岛的电力需求了,再也不会出现电力短缺的情况。以后随着用电量的慢慢增加,燕飞也会开启更多的发电机组,来满足日益增长的用电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