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也是很无奈的问题,”
嘴里说无奈,脸上却是有点兴奋的样子。莱维发现几乎好像所有御宅族都是这样。不管平时看上去怎么的沉默寡言不合群,一旦有人愿意跟他讨论他自己感兴趣的东西,顿时整个人就变得完全不一样了。
蓬莱山辉夜是如此,泉此方是如此。而辉夜在外头玩街机认识的那几个朋友,譬如那个总是自称一长串中二名字,让别人叫自己‘黑猫’的女孩子,也是如此。尽管那个女孩子兴奋起来的时候仍旧是很努力地保持着自己一贯塑造起来的冷淡形象。可是莱维自然能看得出她内心激动展现出来的那些其实也不算细微的差别。
“游戏公司、尤其是这种大人气系列作的游戏公司,他们的经营者总是会陷入究竟是维持现状一直走下去,还是趁着收益还不错的时候提前转型,以应对将来可能变化的市场。”
要说辉夜跟她那些宅友们有什么最不一样的地方。那就是她毕竟仅仅是外表上看起来年纪跟那些人差不多,实际却比她们都成熟太多。那些孩子们多数根本还不会考虑到自己喜欢的作品的制作公司和创作者那个层面的事情。一旦自己喜欢的连载作品后续走向不符合自己的期待,也只会抱怨作者或者制作公司不认真、敷衍了事。并不会知道那些制作者和制作公司,或许并不是如他们所想,甚至人家根本就没从创作的层面上去考虑。
这方面莱维有个曾经的学生,毕业后利用自己写作方面的专长,成为了一个小有名气的作家——他自己却坚称自己并非作家,而只是个靠写作赚钱的俗人。
那些读者研究分析的作者想要在文章中表达的深意,想要阐述的思想,他其他根本就从来没有在写作的过程中过多的在意过。他一直在做的就是观察当下市场反响好的作品的共同点,从中寻找到当下读者喜欢的元素,然后加入到自己的文字当中。以详尽的市场调查为基础,不断的写出纯粹为了迎合读者口味的小说来吸引大众购买。
所谓的商业创作,其实绝大多数就是这样一个充满了铜臭味的诞生过程。所谓观众、读者们想象中的艺术的创造之类,实际上很少存在于大规模商业化的制作当中。
即便那其中有部分仍然执着于艺术梦想的工作者,他们也越来越难以对抗背后出资的资本家的裹挟,创作的自由愈发地受到打压。
然而,辉夜的那些宅友们年纪还小。普遍都还没接触过真实的社会。即便现代人因为网络的存在而更早地能够接触到以往的孩子们所接触不到的那些东西。可是靠别人写的文章、拍的视频这种本就是有个人认知倾向二次加工的东西来认知社会,远远比不上真正参与到其中切身感受到的那么真实、那么现实。
至于蓬莱山辉夜……她这个人嘛,其实说起来貌似也没试过以一般人的身份,融入到现代化的社会当中去。更别说有机会直接接触体验商业社会环境里的种种现实。
可是毕竟辉夜是个一千多岁以上的老资格了,以往经历过的那些即便与这个世界的现实有着不小的差别,去也不妨碍她以那些经验很快速地认知理解这个世界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