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莎中心凯宾斯基大饭店的会议室里,演讲台前方的三排座位完全空了出来。
会议室很宽敞,二十几名专家围在十几件宝贝的周围,有的眉头紧皱,有的则在小心观察,有的则低头私语,似乎在探讨着什么。
陈风和金芙蓉的面前放着一把青铜古剑,而49名专家中,还有一位对古兵器颇有研究的男专家也站在他们二人的身旁。
那专家70出头的年纪,寻常老百姓上了古稀之年,不是头发全白就是秃头谢顶。而这位老专家则显得迥然不同,70几岁的年纪,看起来却神采奕奕,发丝间少有白丝,脸部虽然有皱纹,但脸上的老年斑却不明显。
金芙蓉在鉴定之前就给陈风介绍了这位老先生,陈风通过金芙蓉的介绍了解到这位老先生叫郭国明是原浙江省文物局局长,退休之后,依然从事文物鉴定工作,对古代的刀枪剑戟颇有研究,尤其是对文物的市值判断和收藏价值有独到的见解。
陈风跟郭老打过招呼后,就退到了金芙蓉的身后。
在金芙蓉和郭国明鉴定物件的同时,陈风也在打量那把青铜古剑。
那把古剑装在一个精致的长匣子里,古剑通体呈青色,剑体上有对称规则的银色纹饰,正面接近剑柄处有“吴王夫差 自作用剑”8个篆体字。古剑长645厘米,约有22斤,若是寻常人握在手里挥动时,定然会感觉到沉重。
青铜古剑的鉴定方法有些特别。自宋代金石学产生以来,随着制作假冒伪劣青铜器的产生,辨识假冒伪劣也就开始了。并且随着历代作伪的发展,辨伪也在不断的发展,迄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
却见金芙蓉将这把青铜古剑,从匣子中拿了出来。随后金芙蓉仔细的观瞧着剑刃和银色的纹饰。
陈风知道金芙蓉这是初步从手感和剑刃表面的青铜氧化痕迹也就是锈色来判断这把青铜古剑的真伪。
陈风曾经向金芙蓉探讨过辨识假冒青铜器的基本方法,金芙蓉当时毫不保留的将自己的观点和经验讲述给了陈风,若是说的简单点就是比较法与综合分析法。即将需要辨伪的器物,首先分别从铜质及铸造工艺、器形、纹饰、铭文诸方面与真器逐一进行对比,并参考伪器的各种情况作为反面标准进行考察,从而对该器各个方面的真伪有一个初步的认识。然后再综合该器的各个方面进行整体的分析。
作为一名鉴定师要在史学和物理方面有所研究。夏商周做出的青铜器时期为青铜质,而后代的伪器有不少为黄铜质。又由于夏商周之青铜器入土已三四千年,经过长期腐蚀,已发生化学变化,铜质已糟朽,因此,真器比同样大小的新制的伪器重量要轻,有经验者用手一掂,即可知其真伪。例如上海博物馆藏的真的西周史颂簋重9350克,而其所藏之伪史颂簋却重12420克,比真器重3070克。
在金芙蓉鉴定那把青铜古剑的同时,站在一旁的郭老却端起了那个承载青铜古剑的长匣子,他抚摸着长匣子上木质的纹理,时而眉头紧皱,时而眉笑颜开。
这两位专心的样子勾得陈风心里痒痒。
陈风忍不住开启了‘隐形眼镜’上的鉴定扫描功能,当陈风瞅见结果后,松了口气,这青铜古剑和那长匣子都是真品,而年代确实是吴王夫差时期出产的。
虽然知道了这把青铜古剑的真伪,但陈风不不了解这把青铜古剑的具体市值,想知道结果还得等金芙蓉和郭老这两位专家团的成员鉴定结束后才能知道。
金芙蓉看完了青铜古剑上的锈色和剑体的古篆体后,松了口气,将这把青铜古剑递给郭老道:“郭老,这把剑是真品,确实是战国时期制作的,不过上面的古篆体我不大懂,这方面您是专家您看看。”
郭老点点头,有点爱不释手的放下那承载青铜古剑的长匣子接过了金芙蓉递来的古剑。
接过古剑后,郭老只是随便翻瞧了两眼,就点点头道:“是真品,确实是吴王夫差的自刎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