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帝心难测(2 / 2)

大明圣皇 东门霸主 1773 字 2023-07-29

朱厚照暗自叹道,看来要培养一批明白朕心意的人,任重而道远啊,他又是在无病呻吟了,这不就是他想要的结果吗?

“大明人口逐年递增,当然是人丁最多。”

是啊,群臣哑然,可不就是这样吗?人口最多啊。

可陛下这是什么意思,大宁乃是关外,谁会愿意去啊,老百姓不肯吧。

三位阁佬心中一突,不好的预感生出,陛下怕是又要作妖了啊,是不是劝谏一番,迁徒人口,这古往今来,都是最可能导致百姓离心的举措,不可轻动啊。

不止是他们想到了,杨廷和、刘大夏、焦芳等也想到了,大脑短暂宕机了一刻,齐齐震动。

北方草原不是西南,改土归流行不通,但是可以借鉴后世的经验,来个大明版的北部大开放,迁徒一批人口过去,北方有什么?

当然有好东西啊,贵重金属,石油,天然气,这些东西,没人知道是什么,但是朕知道啊,要是那些东西开发利用出来,大明的实力将要再上一个台阶,诱惑有木有?

“陛下,大明的人口是多,而且土地还不够用,可北方苦寒,谁愿意去?何况大宁贫瘠,地也已经出关,就算每人给予百亩地,也每人愿意去,还更是时刻要担心面对草原人的铁骑践踏,百姓百姓会闹起来的啊!”

刘健出班了,他是当朝首辅,他的话,皇帝都要有慎重,见阁佬出头,群臣才安静下来,好啊,阁佬动了,好事啊。

随后就是谢迁、李东阳二人,连番上奏。

这是真话,人口迁徒,百姓没人会愿意举家迁徒,更是不愿离乡背井,就算皇帝下旨也是白搭,杀了我们吧,老子不走,说不定逼迫太甚,就是扯旗造反的节奏。

朱厚照看似在玩火,所以群臣激动,管不得对皇帝的威势了,阻止,一定要阻止。

“三位师傅请起,诸卿请起,朕,此事可再议。”

看来陛下还是不死心啊,看看这话,还是要做啊,怎么办?

“陛下此事不可为,还请陛下慎重,若是逼迫过甚,祸事怕是不远矣。”谢迁是个直臣,有什么说什么,直视着陛下气咻咻的道。

李东阳善谋,可是此事却看不懂,陛下的心思有如天马行空,无迹可寻,说难听点,就是拍脑袋决定大事,这样可好?

“陛下,记得先帝在位时,有一次在暖阁讲授资治通鉴,其中有一篇陛下可还记得,老臣忆起,晋记三,永嘉之乱,前唐藩镇之祸,安史之乱,先帝有感而发,百姓故土难离,为人利用而生忧患,臣敢问陛下,欲迁徒百姓,谁可信使之。”

他这话比较有心思,迁徒的有坏处,前朝事故啊,你听不听,而且先帝说了,此事不好,先帝的话你听不听?

朱厚照面上平静,仔细回忆,好像印象中,真有这么一回事,好吧,连父皇都抬出来,他可以胡闹,但是孝道是这个时代的主流,不孝顺的人,就是众叛亲离的下场,连皇帝也不敢违背。

是呀!这么大的事,一旦为利欲熏心之辈所利用,大祸啊,这不是玩笑,而是真的有可能发生,就算是不能扯旗造反,也能让朝廷灰头土脸,狼狈不堪。

李东阳改换概念,借永嘉之乱和安史之乱说事,在场的那个不是饱读经典诗书的人,都是明白人,永嘉之乱那是外祸,属于依附最后国朝衰弱叛乱导致。

安史之乱亦如是,外族内附,归人不归心,祸起萧墙。

可他们在当时的环境是被接纳进来的外族,也就是变成了自己人,可是这个自己人,就造了反,还成功了,后来虽然平乱成功,西晋也没了,前唐颓废了。

迁徒人口,不是说说那么容易的。

不管是內迁,还是外迁,都是取祸之道,在这群朝臣的眼中,此刻就是如此,朱厚照又作妖了,还是个大妖。

作为朱厚照身边最得力的人,杨廷和,此刻都不敢站出来了,陛下,您这是要干什么呀!

可作为事件的主要发起人,却高卧御座,镇定自若,下面吵吵嚷嚷的,他只是看了一眼刘瑾,某个忠心耿耿的死太监,就站出来,喝道:“朝堂之上,严禁喧哗,左右武士何在。”

咚咚。

“再有喧哗着,拉出去,廷杖!”

朝堂上,在殿前武士跨出的时候就安静了。

刘瑾满意的邀功,朱厚照给予认可。

不过很快他就头疼了,原本鹌鹑一样的群臣,竟然敢公然违抗他的意思,这这是什么?这是还没有整治到家啊,好啊,对你们好一点就开染坊是吧,哼!

他浑然忘记了先前还不满意他们应声虫的态度,现在却表示自己不高兴了,人呐,就是贱的,尤其贱到朱厚照这个地步的真是少之又少。

“退朝。”

朱厚照和群臣不欢而散,各自气咻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