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最典型的有《肖申克的救赎》,国内如《》《树先生》等等。
大话西游刚出来的时候票房亏惨,数年后却成了经典,但已经卖不上价,以致于有了欠星爷一张电影票的说法。
所以电影从不遵循质量与票房对等的逻辑,毕竟高质量在艺术方面本来就没有恒定的标准,观众的口味也时刻在变。
正因此影视公司追求爆款,但不能指望爆款!
这刻李城道“但总还有一些既定的规则。”
“是的。”李闲云再次肯定。
没有绝对的必胜手段,但会有相对的成功方法,否则也不可能有所谓天才与庸才之分。
听到李闲云的认同,李城直截了当道“所以我认为你不应该走卡梅隆那种十年磨一剑的道路,你应该走一年磨十剑的道路。”
一年磨十剑?
有意思。
其实这想法与李闲云不谋而合。
因为这才是李闲云发挥自己成本优势最大化的关键!
他成立公司一年就拍摄了八部电影,凭什么?不就是靠的那些鬼可以给自己带来的帮助吗?而那个时候,他还没这么多鬼。
鬼不能带给他爆款,但能带给他巨大的成本下降优势。
优势是需要发挥的,所以李闲云才走上了套拍之路。如果没有这次的连续剧组进场情况,本来这个计划是很顺利的。
李城道“我为你算了一下,不考虑你的特效,单部投入三到五千万左右是最合适的。你有鬼城,有特效,五千万投入到其他方面,精心制作,又不存在坑钱的事,放出去绝对可以媲美亿投资的制作。没有必要提升更多的成本,就这个级别的制作,只要不拍烂,剧情中规中矩,十个亿的票房能保。也就是说,在这种投入下,你基本是必赚的!而这样的投入,你可以同时开多部,也可以进一步降低成本。那样的话,单部成本按个亿算都是可以的。”
李城的意思就是,你将来与其花两个亿现金,制作一部三亿投入的大制作,不如花同样的现金,制作一个三部曲系列,单部投入七千万左右,实际盘价可以算到单部两亿左右。
这样的三部曲,单部未必能卖到三十亿,但是五到十亿的把握就大得多,三部加起来,也是十五到三十亿!
关键成功率高。
和绝大多数行业一样,影视圈也有自己的明确标准与分水岭,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时代又不一样。
比如现在的华国,一般来说,三千万投入就属于一个明确的分水岭,属于最佳投入性价比。
三千万这个级别的投入,意味着这部电影基本可以囊括所有,大咖级演员,精美的置景美工服化道,出彩的特效都可以具备了。
只要不作妖,导演也有实力,那票房轻松过亿,成为亿级俱乐部中的一员。
在这个基础上再往上,投入性价比就会随着投入增加而降低。
就好比卡梅隆的百万logo,花几百万就为了重做个logo,不管值不值得,性价比低是绝对的。
正因此,李城的意思就是你应该进一步发挥自身优势,把“制作”这个环节优势最大化。你易胜传媒制作的片子,三千万就顶的别人一个亿的效果,就可以冒充华丽大片,没必要再追求更高级别。
很多人不知道,以为做华丽大片是追求爆款。
其实不是。
恰恰相反,做大片有时候是图的更稳!
是的,只要不作妖,大片不是爆,而是稳!
这和现在的市场有关。
人的一天只有个小时,去掉吃饭睡觉工作,就那么点娱乐时间,也就那么点儿钱。
在这种情况下,绝大多数观众都会选择优选认为最好看的大片,哪怕这大片更贵,但时间成本降了,单位时间的享受值增加了,是他们心目中的最佳性价比。
所以大片容易抢占市场,反而容易保——这是头部的时代。
正因此许多行业人士认为,腰部成本才叫爆款,性价比高啊,头部那叫稳扎稳打。当然,各人标准不同,搁在好莱坞就不一样,人家依然是头部爆款,因为人家对标的是全球市场。
总之,李闲云的片子,三千万投入就可以囊括所有,性价比高,甚至还可以冒充大片。
够了!
在这个级别里,他就是无敌的。
没必要更上一步——如果你要冲击全国票房天花板甚至全球票房天花板,这需要的不仅是强大的制作能力,还有对应的宣发能力。
李闲云目前在这一块没有特殊优势。
要想追求更高一步,那等以后抓到更多的鬼,有了更多的功能,再提升投资追求爆款也是可以的。
“所以你是支持我现有的做法的?”李闲云明白了他的意思。
“没错,你只是因为你的顾忌,没有把它们发挥起来,实际上,影视拍摄是有大量的时间空余可以压榨的。”
时间空余?
李闲云的眼睛亮了。
————————————————————
ps我的妈呀,昨天得到消息,写字楼终于开了。
结果今天等我到了一看,靠,地铁还关停呢。公司离地铁站超级近,所以这一年做地铁坐的h,车放在那里都快生锈了,就给卖了。结果公交系统依然停运,于是只好骑自行车。
四十七分钟……好多年没健过身了,累的满头汗……
苦啊!!!
现在腿还软呢,也好,健身了。
biu
biu。bi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