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波澜将起(1 / 2)

第四十七章:波澜将起

长江边的一片山区里,有几万人聚集着,漫山遍野都是各种帐篷,竹屋。刚刚到春季的淮河,长江一线,晚上还是很冷的。很多士兵已经着凉,让他们的皇帝徐寿辉有些着急。

徐寿辉是罗田多云乡上五堡(今天堂九资河)人,原是贩卖土布的小商贩,他身格魁伟,相貌非凡,为人正直,见义勇为,在群众中享有很高威信。

元至正十一年(公元1351)五月,北方白莲教会的韩山童、刘福通等人在大别山北面发动几万黄河民工起义,直打到大别山脚下的光山县。

对元朝统治早就不满的徐寿辉,见时机已到,便与麻城铁匠邹普胜、江西宜春县和尚彭莹玉等人到一起,在鄂东一带宣传“天下大乱,弥勒佛就要降生”的思想,并于同年八月,在大别山主峰所在地的多云山庄即天堂寨中发动起义,徐寿辉被拥戴为首领。起义军头裹红巾,故称为红巾军或红军,同时他们都信奉弥勒佛,烧香集众,亦又称“香军”。

徐率领的红巾军,一举攻取了罗田县城。九月,打败了元朝的威顺王宽撤不花,攻占了圻州(今圻春)和黄州,并在水陆要冲之地圻水(今浠水)建都,国号“天完”(“大”上加“一”为“天”,“元”上加“宀”是“完,“天完”表示压倒“大元”),定年号为“治平”,设置统军元帅府、中书省、枢密院以及中央六部(吏、户、礼、兵、刑、工)等军政机构,任命邹普胜为太师,倪文俊为领军元帅,陈友谅为元帅簿书椽。铸有铜印,发行钱币。徐亦在圻水县城附近的清泉师太殿上称皇帝即位。

徐创建政权后,提出了“摧富益贫”的口号,得到了广大贫苦农民的拥护,红巾军很快发展到几十万人,徐以现今黄冈市为中心根据地,派出两路大军向江西、湖南挺进。红巾军纪律严明,不*不杀,每攻克一地,只把归附的人登名于户籍,余无所扰,因而深得人心,队伍迅速扩展到百万人,纵横驰骋于长江南北,控制了湖北、湖南、江南、浙江以及福建等广大地区。当时有首民谣说:“满城都是火,官府到处躲;城里无一人,红军府上坐”。

元至正十三年(1353),元统治者调集几省军队,对红巾军根据地进行围剿,天完政权的重要领导者人彭莹玉战死,国都圻水县城也被攻破,“莲台省”将士四百余人壮烈牺牲。

至正十一年(1351年)五月,刘福通在颖州起义。八月,彭莹玉联合麻城人邹普胜在蕲州(今湖北蕲春)起事,响应刘福通;攻占蕲水(今湖北省浠水县,位蕲春县东北)后建立政权,扶徐寿辉为帝,国号天完,设置“莲台省”(相当于中书省)统领百官,任军师。

后攻占湖广、江西等地。十二年(1352年),他与项普略攻陷江州(今江西省九江市)、饶州(今江西省波阳县,位景德镇西南)、信州(今江西省上饶市),被天完政权任命为江南行省参知政事。寻即去安徽,经苏南,达浙江,又折回安徽,江西。所到之处,红巾军纪律严明,损富济贫,多方打击元代在江南的统治。十三年(1353年)十一月,元军围剿天完,蕲水失陷,彭莹玉战死,邹普胜和徐寿辉突围。一说他在至正十二年攻克徽州(今安徽省歙县,位皖南黄山市东北)、杭州(今浙江省杭州市)时,因元将董抟霄之反扑,牺牲于杭州。

忽然传令兵来报“皇上,那泰州已经被张士诚夺下,只用了十五天。”

“哦,知道了。对了,张士诚是谁?”徐寿辉问道,不知道是哪家好汉,家资定然不少,如此才能在十五天时间武装队伍,打下泰州。可这就不足为奇了,小小的泰州,用了半月才攻下,如此也不是什么人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