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 脑机接口(2 / 2)

机战星空 梦纹 1030 字 2023-08-11

0米高的机甲,站姿时,驾驶舱位大致在6到米高度,取值6米。

当下蹲的时候,机甲的头部顶端会从0米降到6米左右,然后再回十米,其花费的总时间只有03秒。

而站立时6米高的驾驶舱,蹲姿时驾驶舱高度不足4米。根据试机实测,从6米到4米,再从4米回到6米,简化为一次折返运动

向下运动,每05秒运动2米,速度为是每秒3米,蹲姿起立时,驾驶舱随机体向上运动,速度同样为3米每秒。从数据上看,比人类百米纪录高不到三成,但这是折返运动,每一次机动就意味着在05秒时间内完成0到3米每秒的加速,加速度约5g。

以7米高成年人为例,做下蹲运动时,每05秒,其头部随身体而动,位移不超过06米,速度不过4米每秒。

这仅仅是机甲蹲下去的机动过程中,驾驶舱中机师要应付的情况。

当然,目前“刑天”等实验机甲,庞大的身躯还达不到这样的灵活度,实际上一次完整下蹲动作需04秒,每02秒运动2米,速度为0米每秒,加速度约5g。

以此类推,起跳、横移、落地、急转身等相对剧烈得机动动作,都将对驾驶舱中的机师施加2-0倍g力。

优秀的战士能够在短时间内承受较大的过载,但是机甲作战,尤其是构想中的近战格斗作战,超过30秒钟的连续剧烈、大幅度机动动作是肯定会遇到的,目前最优秀的太空战士都不敢保证能抗住。

光是抗住还不够,还要求不能有头昏眼花的状况发生,因为还要操控机甲进行战斗。

这是承受过载方面对身体素质的极高要求,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实验机体驾驶舱下方安装了力场发生器,但是只能抵消2g的过载。(通常家用悬浮车的力场发生器抵消-5g)

太空战舰上配装的力场发生器最高可达6g,但其重量高达20余吨,体积接近0立方米,0米高的机甲根本没有空间配置。

此外,还有脑机接口模块运用方面的问题。

常规的力反馈操控系统,反应不够灵敏。

驾驶员根据地方战斗单位的反应和周围环境的侦查数据,想要控制机甲做出对应的机动动作,由机师大脑做出判断并发出命令,四肢等做出相应战斗动作,然后通过力反馈系统,识别并采集机师的肢体动作和力度。

采集到机师动作数据后,通过机甲的底层操控系统中的传输模块,将底层指令传达到机甲各部位。

最后由各部件配置的控制芯片驱动对应的分布式发动机,从而让对应的机体部件做出机师想要机甲做出的机动动作。

整个流程太慢了,况且各发动机的反应速度仍比人类肌肉发力的反应速度低得多,造成总延迟时间依然不够短,令机甲的动作看上去还是比人的身体慢一些。

而脑机接口技术,可以在力反馈系统的基础上,跳过中间的部分环节,真正提高大型机甲机动反应速度的效果。

如果能成功运用脑机接口模块,机师的判断和动作意图,将直接输出到机甲各部件配置的控制芯片,机甲的反应时间将极为接近机师控制自身躯体的反应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