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杨咏石对右丞相一家比较了解啊。”
“能不了解吗,那个幺儿,就是小子……”杨继业笑起来。
“……”刘裕看了看杨继业,摇摇头,苦笑一下,“杨少爷瞒得紧,老朽早该想到才是。荆蛮楚地出来的杨姓,除了右丞相一家,谁还有如此的文采与才干?蛮族军能够折服,本身就不一般之事。”
“刘老,小子并非有意隐瞒。我出来,与家父确实没有丝毫关联。家父在荆蛮楚地,一直居家读书而已,与蛮王见面,不过是每年的端阳节。小子在苏杭这边的事情,家父也仅知晓一二,不会过问……”
“杨少爷的手笔,与右丞相不走相同路。也因为这,才让老朽没想到杨少爷出自右丞相府啊。杨少爷才华横溢,千古一人,那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刘裕不吝啬赞誉之词。
“刘老,这个事情还请您老不外传,京都那边,我看你过些时日会过去,却不想让京都得知我们在苏杭所作的事情。”杨继业说,“苏杭这边的商会,除了在内陆找货源之外,对内不做其他贸易,尽可能减少我们对国内市场的影响。当然,从海外得到奇物、新品等,在国内商贸,也不是不可,但要走正规商路……”
“杨少爷的用意,老朽明白了。你放心。”刘裕说。对于杨继业的新身份,只会让苏杭这边的股东们有更安全的感受。
“杨少爷,京都形势诡秘,但想来右丞相一定有所防范。虽说右丞相离开京都六年,京都人对右丞相还是最敬佩的,特别是士林中人。右丞相就是士林的一面旗帜、一座最高峰,号召力和影响力不容置疑。如此,右丞相返回京都,才有定鼎京都之力……安全问题,想来更不需担心……”
过杨继业的身份后,对于右丞相府的态度,自然不会是冷峻分析和侧目观察的态度。刘裕对杨盛文显然也是崇拜的,他如此说,或许与京都的现实并不相符。
杨继业表达了感谢之意,对于老爸返回京都,明争暗斗,身处危险,也确实无能为力。从实际情况而言,荣盛系列根本没有力量可影响到京都的势力结构,甚至都无法插手其间。
虽有无奈,但杨继业只能接受这样的事实。
关于苏杭这边集团的发展与布局,讨论差不多,形势明朗,往后不过是落实而已,资源和资金充足,但要做成杨继业的构想,却要一两年甚至更长时间。
眼下可做的事情也多,一来是广招工匠,尽快突破对材料的研发,对武器的更新,特别是火炮的制造和威力的提升;二是海战军兵的招收和训练,这方面也是一个迫在眉睫的事情。
苏杭平倭之后,流民必然会返回各地,恢复生产,休养生息。到时候,招收兵源会缩减,难度会更大。招收的海战之军兵训练,杨继业也有了规划,那就是乘着平倭之胜局,乘势攻占一些海岛,在海岛上训练军兵,苏杭这边的人都不会得知,能够做到完全的隐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