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李唐家事(2 / 2)

747年,董延光主动请求攻打石堡城,玄宗应允,命王忠嗣接应。

但正如王忠嗣之前判断,石堡城此时易守难攻,董延光逾期未能攻克,上疏反诬王忠嗣延缓出兵,意欲养寇自重。

单这个当然不够扳倒王忠嗣,所以李林甫早有准备。

事件三:太子谗案。

737年在“一日杀三子”这个成就中顺便干掉了太子之后,立谁为新太子让玄宗犹豫了一段时间。

当时的人选分别是寿王李琩和忠王李玙,但是鉴于杨玉环曾是寿王妃,李隆基看着多少有点尴尬。

于是乎,所有人都不喜欢的李玙最终被立为太子,改名李亨,也可以说是史上最窝囊的太子。

玄宗不喜欢他,李林甫和高力士可以肆意攻击他。

就连安禄山这个胡将都可以踩他一脚来讨玄宗欢心。

顺便说一句,这也是安禄山造反原因之一,惧怕李亨上位之后被清算。

这样的太子,玄宗本人自然也是严防死守的。

744年,太子李亨涉嫌私会边将,玄宗大怒,相关边将尽诛。

747年,在董延光以石堡城谗案诬王忠嗣时,李林甫敏锐的察觉到,时机来了!

在他的指使下,济阳别驾魏林跳出来,声称他在担任朔州刺史时,上司河东节度使王忠嗣亲口说:

早年在宫中与忠王一起生活,愿尊奉太子。

最终,玄宗大怒,召王忠嗣入朝,命三司重刑审讯,王忠嗣差点被拷打致死。

接任王忠嗣陇右节度使之职的哥舒翰上书力保,最终王忠嗣才保住一命,贬汉阳太守,两年后暴死,时年四十五岁。

王忠嗣在河西时,兼任河东、河西、陇右、朔方四镇节度使,麾下直属兵力二十五万。

并且从744年起,王忠嗣就不断上疏玄宗,痛陈安禄山反心,但玄宗从来没正眼看过。

同为玄宗义子,同样手握重兵。

王忠嗣忠心耿耿功勋卓著,威震河西千里,但最终因谗暴死。

安禄山巧言媚上功勋无,河北收买军心,最终起大军反唐。

不得不说,李家三郎这死的都是自己作的,完怨不得别人。

孔明的眉毛完扬了起来,感觉完没法理解:

“一日杀三子?其中甚至还包含了太子?”

“这李唐宫廷真是……”

孔明不停摇头,找了个相对平和的词汇:

“匪夷所思。”

一旁的法正已经在兴致勃勃的盘点了:

“两个义子,逼死一个,造反一个。”

“目前知道的五个亲子,杀掉三个,抢了一个儿子的儿媳,立为太子的还被任意欺侮。”

“造反的这个义子能随意出入留宿后宫,能被大张旗鼓的建造府邸…”

法正掐指头掐到最后已经一脸幸灾乐祸:

“七个儿子中,最忠心最能打的死的最惨。”

“在咱们外人看起来,这安禄山反倒是像亲生的一般了!”

“这造反的障碍,都是被这玄宗给亲手扫,如此荒谬绝伦,古之未有!”

法正说完还在摇头大笑,好似看了一场绝顶的优伶剧一般。

张飞撇撇嘴,感觉这一家子除了王忠嗣看起来都让人倒胃口,故而也只是简单附和了法正一句:

“如孝直所说,这安禄山若不反,还真是对不起玄宗的一片苦心。”

就连刘备也轻叹一声:

“别家天子都是生怕太子不成才,这玄宗倒好,生怕义子不造反。”

说完之后便放过,随即察觉出来这其中的一些问题:

“这李林甫号称权相……不似好名。”

徐庶摇头:

“弄权之相,可想而知。”

“为避免卸任节度使与其争权,便大力扶植番将,与安禄山之辈勾结。”

“若无如此提议,这安史之乱,或……”

徐庶知道的情况不多,也不好判断,最终只能摇摇头:

“君昏庸,相弄权,皆咎由自取也。”

不过张松在一旁算了算,插口道:

“纯良如王忠嗣能领四镇,节二十五万兵马,由此可见这唐朝节度使至少有七八之数。”

“一镇兵马约六万,如此算来,此乱若是节度使们勠力同心,应当不难平定才对。”

赵云摇摇头:

“若按子乔所算,这唐节度使之兵应在五十万之数,此胡将已有天下兵马之三成。”

“三成兵马,尽归一人,其他四五节度使共掌兵马,且还有天子节制。”

“真若对垒,恐难胜。”

赵云说的已经相当给唐朝面子了,而张松也听明白了。

节度使们能不能同心是个问题,上面还压着个昏庸的皇帝。

而且这皇帝刚被义子兼节度使背叛,那会不会对其他节度使横生猜忌?

故而看起来唐皇这边兵力占优,但实际上不过五五之数。

而且还得要这唐皇……张松不太自信自问了一句:

“这玄宗,应当不会自斩臂膀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