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兵荒马乱(2 / 2)

被刘主管称为老黄的年轻有一见主管便说道,看来刚刚他一边工作一边分神就是在思考,应该就是被这个问题困扰住了。

“没事,司机已经过去拉模具去了,拉回来试一下就知道了。先不说这个了,昨天跟你说的给你带的两个徒弟带过来了,都是你四川老乡,你好好带他们啊。”

说完又转身对我们两个人说道“这就是你们的师傅,老黄,你们四川老乡,你们自己跟他熟悉熟悉吧,我还有事,就先走了。老黄,他们两个我就交给你了啊,老板说了,让你拿出看家本领好好教他们。我那里还有事,我先过去了”

“师傅好,我叫吴凯,这是我同学肖远,以后就靠师傅多多关照了。”刘主管刚刚转身离开,吴凯便果断的跟老黄打了个招呼,然后把我们介绍给了老黄。

老黄也是很和气的跟我们说道“别喊师傅了,我没比你们大几岁,你们没来之前他们都喊我小黄,现在你们来了你们以后就喊我老黄就可以了。”

我和吴凯都没有出声,但是我心下已经有了决断,这声师傅肯定必不可少的了。但是再看看他嘴角那细密的绒毛,对于刘主管这个安排,多少有些腹诽。

接下来的日子,我和吴凯便开始跟在老黄身后开始了我们模具学徒的生涯。老黄也用他的聪明和质朴彻底的打消了我之前的质疑,甚至很多让其他师傅们束手无策的模具到了他这里都能迎刃而解,我也对这个年轻的师傅多了几分敬佩。

老黄为人也很和善,总是很耐心的跟我们讲解每一个机器的使用方法,每一个模具的构成,每一种工艺的优劣。和其他带学徒的师傅比起来,老黄的性格简直太温和了,总是让很多和我们差不多年纪的年轻学徒投来羡慕的目光。

就这样,我和吴凯白天跟着老黄在车间里学习,晚上不加班的时候我们三个人就一起出去喝酒,闲逛,一点没有师徒之间应该有的严厉和芥蒂。

时间就在这种轻松愉悦的氛围里一点点的流逝,转眼间我和吴凯就已经跟老黄学习了两个月了。所有的机器也都能熟练的使用了,现在老黄只需要告诉我们要干啥,我们就能自己把事情给干了。

他则是很惬意的捧着个茶杯坐在旁边指导我们,偶尔有比较复杂的工艺的时候才会亲自上手。吴凯虽然理解能力不如我,但是这家伙的动手能力真不是我能比的,连老黄都止一次的夸他。短短几天时间便把车间里所有的机器都学会了,很多复杂的工艺也只需要老黄教一遍他便能顺利的上手。

我虽然能理解老黄教给我们的东西,但是真正上手做出来,还是难免磕磕绊绊的。老黄一直说我跟吴凯两个人刚好可以互补,他则是如虎添翼般的,在车间里更加的如鱼得水了。

除了指导我们两个人之外,更多的时间就是去帮助刘主管解决一些其他师傅解决不了的难题。如果按照这个剧情发展下去的话,我想在不久的将来,世界上就会多了两个优秀的模具师傅。

可是,随着时间推移和对这个社会了解的深入,我心里总是会响起一些不同的声音。我无数次的问自己,这难道就是我想要的生活,成为一个模具师傅,或者像吴爸吴妈说的那样。等学会了做模具,再跟着师傅学学设计,以后为为一个模具设计师,或者自己创业开个模具工厂。

我不太确定,也不敢轻易的给自己的人生定下这样一个目标。在这短短的两个月时间里,我和吴凯利用休息的时间上窜下跳的在深圳的大街小巷里四处游荡。感受着这片开革开放试验田的开放和包容,也领略到了她的繁华和诱惑。

彼时千禧年刚过,中华大地上四处充斥着成功学的魅影,一夜暴富的神话被四处传诵。尤其是关于老板文松的传奇发家史,更是搅动得我不得安宁,让我蠢蠢欲动的心更加的难以自持。老

板是典型的广东人,矮小精明,虽然只有小学学历,但是为人圆滑处事老练。对此,第一次见他的时候,我便已经见识到了。他早年间进入一家规模颇大的港资企业做模具学徒,靠着诚实可靠的人品逐渐崭露头角,一直做到了公司的生产经理。

后来随着竞争加剧,模具这个投入巨大,但是收益甚微的部门便成了老板的一块心病。看准时机的文老板便向老板提出承包老板的模房,赢亏自负,老板自然是爽块的答应了。成功的甩掉一个巨大的负担,而模房一切的生产都在自己的掌控之中,我实在想不到老板有什么理由去拒绝。

文老板自然也想到了这一点,所以才会在恰当的时候向老板提出来了这个建议,也成功的得到了老板的支持。

在他的经营和管理之下,小小的模房稳步发展,他也成功的攫取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而后为了摆脱了他对香港老板的依赖才出来自立门户,开始单打独斗。吴爸爸因为和他在一个酒局上认识的,在他自立门户的时候,提供了不小的金钱上的支持。

这大概就是当初他跟吴凯提到的,没有吴爸爸就没有这个厂子的原因了。后来的故事大概就清晰了,经过几年的经营,曾经小小的模具工厂已经初具规模。而曾经那个只有小学文化的模具学徒,也已经成为了人们口中的成功典范了。他的成功一直被同事们传为佳话,也成功的搅动着我躁动不安的心。

白天我争着抢着干那些别人都是唯恐避之而不及的脏活累活,疯狂的挥洒着汗水,发泄着心中的情绪。希望用这种方式来驱赶内心的失落,用疲惫来让自己忘掉现实的残酷。然而一到晚上只要躺到床上,思绪却总是不受我控制的策马扬鞭。

终于在拿到老板发放的150块钱的学徒补助之后,我彻底的崩溃了。我实在无法想象我应该如何用这150块钱来填满现实和理想之间的沟壑,我应该怎么站在这150块钱的基石之上去绽放自己的理想之花。

我的这种失意,吴凯或许早就已经看在了眼里,他看出了我的窘迫,也愿意用他小小的肩膀为我这个兄弟撑起一片小天地。他主动帮我向他爸妈提出让我离开,我无数次的感谢过他当初的主动提议,维护了我小小的自尊。

就这样,我和吴凯走向了两个完全不一样的方向,他继续着他当上模具师傅的梦想,而我一头扎进了特区的滚滚洪流,随波逐流。

虽然到深圳有一段时间了,也跟着吴凯用我们的双脚丈量过深圳的大街小巷。可是当我第一次真正面对这个世界,真正独自开始在深圳闯荡的时候,我才发现,世界跟我想象中的似乎不太一样。

在高考之前的十八年里,我去过最远的地方是父母打工的那个浙江的小县城,虽然离上海只有不到一百公里的距离,也有着一幢幢高耸入云的大楼。可是,那时候的我,有着父母和姐姐的庇护,我不需要去面对这个世界的残酷。

我曾经在心里埋怨过父母不能给我提供更多的庇护,不能让我像其他的同龄人一样可以心无旁骛的专心学习,可以一直呆在象牙塔里安稳度日。可是当我自己第一次真正面对这个世界的时候,所有的怨念都荡然无存了。我理解了父母的面对这个世界的无能为力,理解了那他们对我所有的期待和鼓励。

他们也跟我一样,从小生长在那个闭塞的小山村里,外面的花花世界他们也曾经一无所知。如果不是改革开放的春风吹进了那个祥和宁静的小山村,我猜他们也会像他们的父母一样。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在那片土地上面辛勤的耕耘一辈子,并最终埋骨那片山村里吧。

出身在五六十年代没什么文化的父母,无法像比他们更加年轻的七零后,甚至是八零后一样进入工作更轻松,收入更高的电子厂里去做更轻松的工作。只能凭借他们的勤劳和汗水换回一点点微薄的薪水来供养我的前程,来浇灌我的理想和未来。只可惜,那时候我的,无法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

我们一家祖祖辈辈都是在跟土地打交道,虽然改革的春风把我们吹进了城市,让我们远离了从出生时就已经决定的命运。但是同样也将我们推进了巨大的未知里面,在这个纷繁复杂的大都市里面,我们就像是无根浮萍随波逐流。

我们也希望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来换回一个光明的未来,然而在这个世界里,勤劳似乎并不是成功唯一的标尺。有太多像我父母一样,辛勤半生却在城市里一无所有的人。他们世代生活在远离城市喧嚣的田间地头,听着熟悉的乡音,闲暇时聊着东家长西家短,农忙时大家互相帮助,春种秋收。

只是偶然有一天,当我们知道了外面有一个更精彩的世界,于是带着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对大都市精彩生活的向往,抛家舍业的来到大城市。虽然大家平时一起工作,一起建设着这个五彩斑澜的世界,可是我们都很清楚,我们不属于这个世界。

我父母用尽半生心血,只是为了攒点钱回老家盖个房子。而我,我一直不知道我应该怎样跟这个世界相处。在我看来,外面的世界无疑是精彩纷呈的,对我充满着吸引力。可是我却一直找不到我在这个世界里的位置,过去十八年积攒起来的那些处世的哲学,在这个世界里仿佛一下子变得水土不服了。

我每天在行色匆匆的人群里寻找,寻找那些和我一样迷茫,一样不知所措的人。因为在我看来,只有看到别人内心也跟我一样的兵荒马乱,才能让我站立有人群中的时候有片刻的稍安。十八岁的那个冬日,站在深圳广袤的天穹之下,望着鳞次栉比的高楼和不断延伸向远方的车流。

我第一次迷失了自己的方向,我不知道我应该朝哪里去,不知道应该把自己的终点定在哪里。那时候,我多希望有一个人可以告诉我,我应该做什么,应该怎么做。可惜,没有这样一个人,父母那辈人所有的奋斗都是为了我能出人头地,当我选择放弃那一刻,他们的也就不再坚持所谓的家族命运了。

数十年如一日的辛勤劳作,让他们失去了思考人生和憧憬未来的锐气。我的父母一生都是在和生存抗争,他们没有时间去思考自己的孩子是否会困惑,是否迷茫。我十分笃定的相信,如果我敢把我眼下的困惑告诉他们,他们一定会认为我吃饱了撑的。

在他们看来,有份安稳的工作,踏踏实实勤勤恳恳的工作,直到生命终止那一刻停下就是一个人一生的宿命。我无法苟同他们的人生观,我也不敢去向他们讨要人生的箴言,更无力感叹命运,因为我要先填饱我的肚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