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泽本以为就这么一条油锥,结果接下来钓底的时候时不时的就会上来条油锥,让他十分诧异。
看这样子水底是有个油锥群,但这玩意不都喜欢躲在洞穴中的吗,怎么都跑出来了?
神奇鱼饵现在可没有聚鱼的效果,所以这点就让他有些想不明白怎么回事。
好在油锥的价格也不错,能卖个六七毛一斤。
而且油锥晒成干也好吃,比起鳗鱼干,油锥干肉更厚实,细刺也少,上辈子张泽就非常喜欢吃。
钓着钓着,差不多四点多的时候,海面上突然传来了童远航的呼喊声。
张泽抬头看去,就发现他正在挥手意示自己去驾驶舱,似乎有话要说。
他以为有什么重要的事情,上钩的鱼都顾不上了,连忙跑进了船舱。
“阿泽,快跟我来,我发现了处暗礁,有好多鲍鱼!”
“好多是有多少?”张泽顿时满头黑线,他刚才都被吓了一跳,还以为湾湾的军舰打过来了,结果跟他说鲍鱼?
“很多,一眼过去密密麻麻全都是!”
“有没有那么夸张?”
张泽将信将疑,先出来把还在水里的鱼线鱼钩收回来。
至于上钩的鱼,当然趁机跑了。
随后他才再次走进驾驶舱,开船跟上了童远航的拖网船。
也就开出三四百米远,张泽就跟着来到了一偏暗礁附近。
这会正是退潮的时候,暗礁已经冒出了头。
他拿望远镜一看,还真发现了一些吸附在暗礁上没来得及躲水里去的鲍鱼,但数量却没有童远航说的那么夸张。
不过这里并不只是鲍鱼,还有海螺、螃蟹甚至龙虾等等都没来得及跑,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
这还只是水面上看到的,水面下绝对更多,而且潮水还在退,等会暴露出来的会更多。
要是在这里赶海,那跟捡钱完全没什么区别了。
童远航挺不错,发现这处宝藏赶海点后第一时间就来通知,不枉张泽之前把赤嘴鳘的钓点告诉他。
“怎么样,没骗你吧!”
“还有空闲聊?赶紧坐小船过去捡啊!”
说完之后张泽立马放下船锚,然后去把打气筒拿出来给橡皮艇打上气。
橡皮艇充满气后他直接把打气筒一扔,便迫不及待地拿上赶海的各种工具,划着橡皮艇靠近暗礁。
才刚刚靠近,边缘位置爬动的龙虾和螃蟹立马就被惊的四处乱窜。
尤其被水覆盖着的龙虾,那动作相当的敏捷,撒腿就跑。
螃蟹也不例外,在水中游动的速度虽然不像龙虾那样嗖的一下窜出去,但也不可能赤手空拳的抓到。
张泽在附近找了一处不错的登入地点,主要这边有块礁石可以绑绳子,不然橡皮艇被冲跑他就只能游着回多鱼号上了。
为了防止鞋子被海水浸湿,他脱了鞋子撸起裤腿后才爬到一块湿漉漉的暗礁上。
可能每次退潮都会冒出头被太阳暴晒,这块暗礁倒也没他想象中那么滑。
不过礁石凹凸不平比较硌脚,有点小疼。
好在他肾好,脚底板倒也没那么怕疼。
张泽蹲下来,拿起匕首插进缝隙往下撬了几次,一只鲍鱼就被轻易的撬了下来,收进空间。
鲍鱼跟小鲍鱼都一样,有点风吹草动就会依靠发达的肌肉牢牢把自己吸附在礁石上。
张泽刀子趁着它不注意插进去,就阻碍了它吸附礁石的可能,因此才会被轻松撬下来。
【成功抓获耳鲍一只,重量167克,经验+10。】
‘卧槽,这么多经验?’张泽没想到一只鲍鱼能有十点经验值,他前面小礁石上就有十几只耳鲍,可想而知这片暗礁区域到底有多少了,看来今天注定是个丰收的日子。
对于耳鲍,他不怎么了解,只是听过。
国内产量比较多的属于北部沿海地区的皱纹盘鲍,也就是日常生活中经常能吃到的鲍鱼。
这种鲍鱼也是我国所产鲍鱼中个体最大的,俗称九孔螺、盘大鲍等等。
南方数量比较多的鲍鱼叫杂色鲍,福省一直到最南边的沿海都有分布。
至于耳鲍,也就湾湾地区附近的海域有产,包括了东沙。
这鲍鱼外形跟普通鲍鱼有点点不同,它的形状有点像人的耳朵,因此才以耳鲍命名。
这鲍鱼也不会长得太大,一般长度都在五到八厘米之间,像张泽撬到的这只有一百六十多克,属于六头鲍,在耳鲍中算是非常大了。
几头鲍的说法,主要看鲍鱼重量。
一斤有几只鲍鱼,就称为几头鲍。比如一斤九只鲍鱼,那就是九头鲍,所以一头鲍和二头鲍才那么难得珍贵。
接下来,张泽撬下来的耳鲍就没有收进空间,而是先放进了水桶内。
鲍鱼离水后能活好几天,哪怕在阳光下暴晒都能活几个小时。
今天又没太阳,张泽完全不需要担心鲍鱼会死。
童远航几人已经划着同款橡皮艇过来,他可不好使用空间作弊。
“阿泽,怎么样,这里鲍鱼不少吧?”
“确实不错,你来的这段时间,我已经撬了十几个耳鲍了。”张泽把水桶递给他们看,“你们也赶紧吧,趁退潮机会难得。”
“可以啊,这些鲍鱼还不小呢!而且长得确实有点像耳朵,难怪你叫它耳鲍。”离得近的童军强接过水桶,看到里面十几只耳鲍后顿时双眼发亮,感觉今天要发达了。
童远航和童军强也不再废话,赶紧把橡皮艇靠岸,上来撬鲍鱼。
四个人分散开来,各自带着家伙水桶撬起了鲍鱼,有显眼的海螺以及没来得及跑的螃蟹龙虾一并笑纳。
除了躲在岩缝内的螃蟹,龙虾其实没那么好抓,而且数量也不多。
龙虾除了跑水坑内,剩下的基本都会爬回大海。
螃蟹好抓是因为有点缝隙它就会躲进去,认为里面安全。
至于鲍鱼,要么等死要么进入他们的水桶。
张泽几人拿着各自的工具一撬一个,水桶刚开始还咚咚咚的作响,很快就失去了这种声音,变成了贝壳与贝壳碰撞的声音。
这时,一只爬行的小青龙引起了他的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