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艘前往洛阳的官船之上,除了那些前往学宫参加考耗士子外,还有一位被州郡举荐为官的贤才。</p>
此人名为杨义,今年已经四十有七,在这个时代,已经称得上长寿。年轻时候游历山川,三十六岁归家,然后在家钻研学问,将自己所学融会贯通。</p>
对于墨家、儒家、道家、法家等诸多学都很精通,同时又对占卜、医学、地理、农事都很精通,可以是全才。</p>
在得知有如此大才后,王信也很好奇,于是命人将其送往洛阳。</p>
杨义在会稽和扬州很有名声,前去参与考耗士子每都会前去请教学问。杨义也会对其进行解答。</p>
对于经书中一些不明白的部分,杨义也会为其解释。对于前来求教的士子,他建议这些士子多了解民情,不能死搬硬套。</p>
因为其曾经常年在各地走动,知晓百姓疾苦,他对儒家、法家、墨家、道家学术之争并不感冒,更在乎适用,只要合适,不管儒家还是法家他都用。</p>
相比起来,学宫之中那些依旧看重学术门户之见的经学博士都不如他。</p>
官船一路从会稽驶往洛阳,船上的考生听得如此如醉,甚至有不少士子要拜其为师,但是都被他拒绝了。不过即便是拒绝了,这些弟子依旧视其为师,并对其行弟子之礼。</p>
这些士子能够在淮安、会稽这里的学宫中脱颖而出,一个个都是通读经义,只是缺乏一些实践,现在听了杨义的讲学,一个个都受益良多,很多地方都是豁然开朗。</p>
“先生,洛阳到了!”一名吏恭敬的道。在船上这些时日,这些吏也听了杨义的讲学,对其很是敬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