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九四章 (三合一)(1 / 2)

(),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教育是部落发展的基石……

与部落的教育大计比起来,南下去建设第二分部落的事情,确实是能够往后推上一推的。

作为一个接受过义务教育,并且深刻明白教育意义的人,韩成很容易的就在两者之间做出来了抉择。

心里有了大致的构想,并且有了决断之后,韩成就将这样的事情与巫大师兄、石头等几人说了。

还是和以往一样,对他们说了这样做的意义所在。

而巫以及大师兄他们的反应,也与以往没有什么区别,神子说好,并且还跟自己等人说了这样做的意义所在,那就肯定会是这样。

虽然有些事情自己等人不太明白,并且询问了神子,神子进行了解释之后,自己还不太明白,但这并妨碍自己等人对神子做出来的事情进行大力的支持。

甚至于,巫还有石头,以及圆等一些人还想参与到课本的修订之中。

对于这样的事情,韩成自然是同意的。修订课本这样的事情,单单是依靠他一个是不成的。

这一方面是因为课本的事情看起来简单,实际上很是繁琐,需要考虑与做的事情很多。

另外一方面就是,作为一个后世人,韩成的思维在不少时候,还是会跟这个时代的人有所不同。

许多他认为理所应当、一点都不困难的事情,对于这个时代的人而言,都能够将他们难为的挠头。

有了巫、石头等人的加入,可以让课本更加符合一些这个时代的人,使得难度不会过于巨大。

语文课本相对来说要容易编订一些,毕竟部落里已经存在了不少的名篇,将这些名篇按照难易程度,进行一下排序,再往上面增添一些章节就能将大致的框架给搭建起来。

比如韩大神子此时就趴在桌子上面,进行后世的名篇再创造。

现在他正在写的是《小驴过河》。

其实韩成原本是想要将之原封不动的给照搬过来的。

来到这个时代之后,他已经复制了许多后世的东西过来了,如今再做做文抄公也没有什么不好的,对于他来说,一点心理压力都不会存在。

毕竟这样的优秀品质,是从古就有的,比如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的精英人物们就是你抄我,我抄你,一个学派出现了一个很不错的理论,过上一些时间,稍加粉饰之后,另外一个学派就心安理得的用了起来。

后面的儒释道三家合流也差不多。

对此,鲁大师曾经进行了极为精辟的概述——读书人的事情,能叫抄吗?

不过考虑到部落里没有马也没有牛,也没有磨坊,为了更加的贴切部落里的实际情况,让部落里的孩子们学习起来的时候更好理解与接受,所以韩成很是顺理成章的就将《小马过河》改变为了《小驴过河》。

并且还将里面的老黄牛给改变成为了曾经在部落出现过的、个头更大的犀牛。

前去磨坊也给改为了想要到小河的另外一侧去吃更好的草。

这样的事情,对于韩成这个文科生出身的人来说,简直不要太随意。

写完之后,自己拿起来看看,欣赏一番,除了字有些难看之外,其余的没有一点毛病。

当然,既然是课本,那么就不能只能是干巴巴的一篇课文。

在每一篇的课文后面,也需要做一些比较有趣味性的东西。

比如在后面将第一次出现的生僻字给标注出来,让人进行多多的读写。

提出一些比较具有启发性的问题,让部落里学习的人进行思考,比如《小驴过河》这篇课文后面,韩成就问道,为什么第一次的时候,小驴没有过去河?后来为什么过去了?通过小驴过河这个故事,我们学到了什么到道理?

还有分角色进行饰演等这些小活动。

除了《小驴过河》之外,韩成还将《乌鸦喝水》《鹬蚌相争》等这些也都稍加改动,写了出来。

将这些带着一些道理的小故事当作课文来学习,真的很好。

这可以让部落里的人学习普通话与汉字的同时,也能学到为人处事的道理。

除了这些在后世课文的基础之上进行改编的课文之外,韩成也进行了一些原创。

比如以原来的羊部落首领,被半农部落的人抓住之后,宁可自己主动将胸膛往威逼他的敌人的武器上撞,也不说出部落所在位置的真实经历为原型写出来的《羊求死》。

以榴头与麻雀两个人,为了早些将敌人攻打铜山居住区的事情报告给主部落的人,好对来犯之敌进行打击,而选择星夜奔驰,一路下来之后,几乎不能走路的事情为原型而写出来的《我们不累》。

这些篇幅带着浓浓的爱部落的教育意义,在让部落里的人记住这些人曾经做出来的壮举的同时,也能够让学习这些课文的人,明白在什么叫做爱部落,在部落遇到危险的时候,应该怎么做。

除了这些之外,韩成还以跛为原型,写了一篇名为《我是一个木匠》的文章,当作课文。

主要就是写了跛一开始是怎么在捕猎中受伤,从一个对部落有用的人,变成了一个部落里的累赘,饱受煎熬。

然后抓住机会,死不放手,硬生生的在别的地方做出成就,再重新成为一个对部落有用的人。

在为部落做出大贡献的同时,使得自己的地位得到提升,并超越原来地位。

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人生的逆袭。

用来鼓励部落里的人,遇到挫折与困难的时候不要放弃。

一个方面不行了,或许通过努力,还可以从别的地方获得成功。

再以跛的经历为原型,写了名为《我是一个木匠》的课文之后,韩成忽然就升起了以自己的经历,来写上一篇名为《我是一个原始人》的文章出来的冲动。

主要介绍一下,自己一个来自后世的人是怎么悲催与莫名其妙的来到原始社会,然后在原始社会经历各种悲催的事情,到了后来,没有将部落里的原始人同化成现代人,反而是被部落里的广大原始人同化的往一个半原始人方向靠拢、且还有些喜欢上原始社会的没出息行径。

后来考虑到这样的事情实在是过于悲催,也不够向上,不具备太多的教育意义,反而容易起到不好的影响,所以韩成又将这个念头给熄灭了。

除了这些之外,韩成还以青雀部落的发展史为原型,写出来了一篇名为《我的部落》的文章,主要就是介绍,部落里是怎样通过努力,从最初的一个不起眼、贫穷、落后的部落一步步发展壮大起来。

韩成写这样一片课文的主要目的就是想要让部落里的人明白,实干的重要意义。

同时,也想要部落里的人记住部落的历史,特别是那些在部落发展起来之后,出生、成长的孩子,要让他们明白部落的过去,让他们知道,现在的好日子不是大风刮来的,而是部落里的人,一点点的干出来的。

铭记历史,知道自己部落的根,才能在以后的日子里走的更好,将部落发展的更加强大。

这也是为什么,按道理来讲,数学这个部落里许多人都不怎么会的学科才是韩成最先应该着手处理,进行编撰课本的存在,而韩成却先对着语文课本下手的缘故。

数学可以让人变得明智,让人的思维变得更加有理性,但语文的作用更大,因为它可以教给人许多的道理,并对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各种课文,有长有短,原来就已经存在的,加上韩成改编的,以及自己写的,这些合在一起一共有六十四篇。

这么多的课文,修订成一本书,足够部落里的这些孩子们学上一段儿时间的了。

将这些课文定下,并在后面写出了类似课后活动之类的东西之后,韩成就将这事情放在了一边,将石头还有巫叫了过来,让他们两个完成后续的事情。

主要就是按照课文由易到难的原则,将之进行排序,然后再将从后面的课文中,找出没有学过的生字,给专门的挑选出来,进行标注,列为重点学习的对象。

同时,也可以仿照着韩成之前的模式,根据课文的内容,在后面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

在将这些事情都给做好之后,剩下就是将这草稿版的课文,往空白的课本之上誊录了。

课本,在韩成进行课文编写的时候,就已经让人给制好了,就是将纸张给裁成长二十五厘米,宽十五厘米的样子,而后进行装订。

没有订书针,就让部落里的人先用扎皮子的锥子将之刺出来孔,用皮绳来穿上。

担心仅仅是这样还不结实,就又在那里用胶粘了一遍。

部落里没有打印机,也没有印刷机,所以课本这些东西,只能是用手来誊录。

印刷术的事情,韩成有考虑,不过想要将之从无到有的给弄出来,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做出来的事情。

需要投入很多时间与精力,经历一遍遍的实验、修改,调整之后,才有可能将之弄出来。

而部落里的教学,又是正在进行着的事情,需要尽可能快弄出课本来投入使用。

所以韩成暂时也就没有往印刷术这些方面使劲,想先用笨方法,制造出一批课本先使用着,救着急之后,再开始让人慢慢的来点这方面的技术。

好在部落里的人口没有那样多,而且两个人或者是三个人暂时使用一本书,也不是不可以。

而且,如果点印刷术的话,部落里目前能够生产出来的纸张,估计还不符合要求,印不成,纸张这方面也需要进行改进。

这些都是需要克服的事情,而不是说,弄个萝卜刻个章,再蘸上一些墨水,往纸张上面一戳,就可以的了。

这哪有那样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