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不用担心自己被权贵欺负,无处申冤,不用担心赋税徭役,不用担心灾荒年间,自己要卖儿卖女,沦落成有钱人家的奴仆和佃户,更能拥有自己的土地。
在晋地不论男女,孩子可以去上学读书,大人可以在工厂找到活干,只要勤快肯干,养活一家老小肯定是没问题。
这样的地方,引来了大规模的移民,他们背着包袱,带着孩子,前往那个传说中的世外桃源。
苏若宁又弄出了一批安置这些移民的办法,发展期,工厂和土地总是需要人,来再多她都不嫌弃。
这是一个多么让人安心又向往的地方,有了更好的选择,能当一个堂堂正正的人,为什么还要在这里将就。
其他人不是不知道这个问题,没有人,他们就是有再多的钱,谁来种地,谁去打仗。
不管他们用出千般手段阻拦,严厉的刑罚,不仅拦不住这些人,还让他们更多人往晋地跑。
离晋地近的地方,连整个村子都跑过去了,一直到收税时发现数目不对,县官才发现这个问题。
本地人口关乎官员的政绩考评,丢了那么多的人,不少官员被摘了乌纱帽,可是这也补不回来那么多的人。
欧阳承还没有那么蠢,他没有用严厉的手段阻止这些人去晋地,而是也用了晋地的手段,比如说减赋和鼓励商业,修建水利发展。
这些举措还真的起到了一些作用,只要能安稳的过日子,大部分普通人都不愿意背井离乡。
苏若宁做的一切都放在了明面上,西楚的欧阳承别的不会,学东西倒是很擅长。
苏若宁知道以后冷笑一声,把消息扔到了一边,和司徒晖慕容易相比,欧阳承至少敢做也敢当。
那两个是伪君子,眼界只盯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欧阳承是真小人,学东西倒是很快。
不过很可惜,没有她手里的东西,不管这晋地的制度,最多就是照猫画虎,没有精髓。
为什么晋地乡绅阶级全部倒了以后,还能保持平稳,那是因为洛宁和她定下来的考试制度,从普通人家选拔,替补了所需要的人才。
在这个阶级固化的年代,普通人见到了自己和家族翻身的可能,就会拼命维护她的地位,那也是维护他们自己的利益。
西楚最高的阶级,就是欧阳承和他手底下的将士,所有为民有利的政策,最后的得利者都是他们自己,欧阳承会为了百姓动摇自己手里的权利吗?
想也知道不可能,否则他上辈子早就一统天下了。
越来越强大的晋地已经成了很多人的心头刺,如果不能把苏若宁弄死,这些人已经到了夜不安枕的地步。
很可惜,派再多的刺客都折在了晋地,然后,这些人就盯上了锦元教的徒弟。
虽然书院开的时间不长,可只要是从承仙书院的学生,无一不是以一敌百的人物,尤其是留在她身边的,更是精英中的精英。
承仙书院的课程很紧,不过短短两年,就有了第一批学生毕业,他们大部分都自觉留在了锦元身边,读书习武不仅让他们明辨是非,更让他们有了正确认识天下大局的眼光。
现在他们卷入这朝堂和天下,也只不过是上位者的棋子,是历史洪流中的一朵不起眼的浪花。
真人早已经为这天下择好了主,何必去救一艘彻底会沉的船。
也不是所有人都选择了留下,不少人因为家族,或者是自己心中的坚持,选择了去加入朝堂,想要改变那已经可以预见的结局。
第三年承仙书院招生,原本杨姑娘的位置换成了徐姑娘。
两年来,锦元看杨姑娘每天费尽心机讨好她和元九,一心想要当大将军,毕业以后就让她去找苏若宁了,掌兵哪里都比不上战场,她现在估计在和楼月打仗吧,能爬到什么样的位置,就看她自己了。
徐姑娘身体看起来比当初好上一些了,只是今年秋日过早的凉风让她还是有些咳嗽,三年过去,朝廷上已经有人重提立后封妃之事。
她原本就无意去哪后宫,托仙人给的福气,好不容易过上了一段自在清静的日子,还能被人称上一声师姐和先生。
这快乐的日子如同烟火,好不容易看见外面五彩斑斓的世界,过上自己想要的日子,谁又愿意再回到那四方的墙院,过上那暗无天日的生活。
随着徐姑娘的咳嗽声,天上竟然飘起了细细的雪花,书院外的人纷纷开始讨论起这反常的小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