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时空·霍留行篇(上)(1 / 2)

霸王与娇花 顾了之 2328 字 2023-05-15

平行时空?霍留行篇(上)

霍留行原本的确该是个死人了。

三个月前,大齐在羌都西平府打响了最后一役。他知道圣上不会让他带一身功勋回京,西平府外等待着他的,是同袍的战刀。所以大军撤退的关头,他不顾孟去非的阻拦,杀进了西羌王宫。

要死,那就死在沙场上。

他没打算活着从王宫出来,因为只有他这个“前朝皇子”死了,圣上才会对孟去非放下戒心,才会容许他进京受赏。他们才有复国的机会。

三十年了,他给孟家当了三十年的替身,该到了功成身退的时候。一切谋划都已妥当,只欠他的死,为孟去非送去最后的东风。

只是那天,意外发生了。

孟去非在庆阳霍家,有个叫霍舒仪的妹妹。

事发当夜,那姑娘以为被困王宫的人是孟去非,横冲直闯地带兵赶来救援,结果误打误撞地解了他的危机。

他得了生机,想着自己死可以,总不能让孟去非的妹妹跟着陪葬,于是在最后的时刻带她冲进了王宫的火海,故布疑阵,让西羌人误以为他们死在了里面,之后混进死尸堆,趁翌日西羌运送死尸出宫的时机逃了出来。

两人当时皆是身负重伤,出关后,幸为边关一位布衣猎户所救。

等他们昏迷几日后苏醒,前朝皇子与霍家大姑娘战死的消息已经传到汴京。两人为顾全大局,将计就计地选择了假死,为保万无一失,没把自己活着的消息透露给任何人,只等孟去非回到汴京起事。

可惜所有人都低估了皇长孙,或者说是大齐那位已经病逝的太子。

太子生前早便发现了霍孟两家孩子被调包的秘密,并预料到他们之后的计划,临终时全数交代给了儿子。

宫变当夜,皇长孙已有防备。孟去非暗杀不得,若要起事,只能与其光明正大地开杀。

皇长孙直截了当地露了底牌,把自己所有的人马与兵力,明明白白摊给了孟去非。

孟去非稍一判断便知,这是一场难分伯仲的硬仗。这场仗要是打起来,整个汴京乃至周边各州府都会深陷于尸山血海的水火。

大齐刚刚经历了长达一年的战乱,他在边关亲历战火,没人比他更清楚,眼下的大齐有多虚弱。这一仗过后,大齐将要面对的,很可能是西羌之外更多异族的趁虚而入。

他不是没有机会赢,只是为了这一半的赢面,需要付出的代价太大了。

而这正是皇长孙的阳谋。皇长孙算准了他不会置黎民百姓于不顾,企图用这样兵不血刃的方式和平登基。

霍留行不知道他们最后做了一次怎样的谈判。结果是,孟去非用死,换来皇长孙对所有本将参与起事的人既往不咎。

皇长孙在登基后跟霍家说,他与他的父亲一样,相信一个两度为了百姓放弃权位的家族,是真心实意以民为先。真正的前朝皇子已死,过往的是非便就此勾销,他知道霍留行还活着,希望迎他回朝,给他应得的功勋与奖赏,让他往后替朝廷镇守河西。

霍留行奉圣命踏上了回京的路。

断绝了两个多月的消息,朝廷的变化天翻地覆,沿途传到他耳朵里的,一桩桩都是政治上顶天的大事,没人告诉他,京城里有个姑娘离开了。

这世上每天有那么多的生老病死,这是多平常的一件小事,有什么必要特意知会他吗?大家都这么想。

谁也不知道,那个姑娘活着的时候,一直在等一个人。

更没有人晓得,答应新帝回朝的他,其实有一桩关于那姑娘的私愿要了。

而此刻,面对一个婢女的质问,他一句辩驳的话也说不上。

蒹葭责怪得对,是他来得太迟了。他的迟到不是命运使然,而是他自己的选择。

是他选择把大局放在了沈令蓁之前,才会有今天。

这天,他坐在她的坟前,听蒹葭说了这一年多来,她过着怎样的生活。

两人一个絮絮叨叨地讲,一个耐耐心心地听,好像只要是关于她的事,不管多鸡毛蒜皮,都值得拎出来提一提,好像只要说得琐碎一些,细致一些,就可以晚点再到最后的结局。

可黄昏的时候,故事还是讲到了末尾。

他问蒹葭,国公府怎会把她葬在这里?

蒹葭说,因为沈令蓁走的那天,发生了一件怪事。

“姑娘强撑到皇陵后,身子已经很不好了。那日她说要自己到花椒房看看,婢子便想着不打扰她,在门外廊子里候着,结果等了好久都不见她出来,敲门进去,竟见屋里空无一人,窗子是由内锁好的,姑娘就像凭空消失了一样。”

“婢子和士兵们赶紧去附近找人,找了一圈无果,想回花椒房查探线索,却看姑娘就在里头,只是倒在床边没了气息。可婢子离开时,那屋子分明关好了门窗,四面也安排了士兵把守。而且,婢子还在姑娘的裙踞和靴底,发现了很多原本没有的泥巴霜粒。然而那时,天气已经入夏了。”

“您也知道,皇陵这地方,自古都会流传一些骇人听闻的传言,大家一头雾水,谁也不知姑娘是如何去而复返的,便以为撞上了邪事。可婢子看到,姑娘脸上虽有泪渍,最后却是笑着走的。婢子想,姑娘生前为人纯善,在这皇陵又得太后护佑,若真有邪事,说不定是姑娘圆了夙愿,在最后一刻去了一个她想去的地方呢?婢子把这事告诉国公爷与长公主后,他们说,也许这里能给姑娘的来生带去福报,就让她留在巩县吧。”

“当然,婢子觉得,姑娘一定也愿意留在这里,因为这里是她第一次遇见您的地方。”蒹葭交代完该说的一切,把祭奠的时辰留给了他,离开前,从袖中取出一方天青色绢帕,郑重递到他手中。

他这只手,挽过弯弓,挥过利斧,重剑在握也运斤如风,却在这天,被薄如蝉翼的一张绢帕压得震颤发麻,许久缓不过劲来。

他攥着这张绢帕,从落日余晖的光景一直枯坐到月上中天,终于开口说话,对着她的墓碑讲,傻姑娘,这里不是我们第一次遇见的地方,你那时太小还不记事,我来跟你说吧。

他们真正的初遇,是在十五年前,汴京那场春猎。

当日权贵云集,一开始,他并不晓得那个梳着一对圆髻的三岁女娃是谁,只看她衣裙华贵,被众星拱月地簇拥在人群中,想来出身不凡。

仅一眼,他就挪开了目光。

这样尊贵的人,跟他有别云泥,她是跟着大人来看热闹享乐的,他却是来过生死关的。

那时的他已经因为武学上的出类拔萃惹了皇家忌惮,一门心思都在考虑接下来该如何藏拙,别让事态愈演愈烈,结果还是一着不慎,遭人陷害,背上了失手害太子坠马的罪名。

那个女娃,就是在这时再次进入了他的视野。

她在圣上问他罪的时候,挣扎着要从嬷嬷怀里跳下去,急急说着什么,只是刚一开口,就被嬷嬷捂住嘴,匆匆抱了下去。

他这才记起,刚刚太子坠马时,这女娃好像与薛家的嫡长子一起在林中玩耍,正好瞧见了那一幕。

果不其然,散场时,已经被定了罚的他隐在墙根,听见了一墙之隔外她跟大人的对话。

她奶声奶气地说:“嬷嬷嬷嬷,殷殷真的看见了,大哥哥不是坏人,我们去找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