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以为是里正的儿子跟他家儿媳闹别扭,里正好面子不想她管的。
日子一天一天过去,沈曜在边关毫无消息。
草药也一茬收好,另外一茬种了下去。
县令知道是陆娇娇要做学堂,二话不说就开了文书,且主动找到知府拨款。
后来在学堂开课的第一天,送来了“学有所成”的牌匾。
因为是顾晓曼这位女先生教课,来上学的都是村里的孩子。
多半都是认识的,便也没有分什么男班女班,十几个孩子凑在一个屋子里。
有了这个学堂在,农忙的时候,家里倒是不用抽空去照看孩子了,大人们都能放心下地干活。
不过……枣梨村有百户人家,肯将孩子送过来的也没有几家。
所以顾晓曼目前教授的,除了陆娇娇家三个,陆棉棉家两个,便是二柱还有苏大娘三个小孙子了。
还有里正家两个孙子一个孙女,其余人家倒是没人送孩子过来的。
顾晓曼本想去动员一下,被陆娇娇阻止了。
虽然一年的学费不贵,左不过一两银子,但是也很少有人家愿意花这个钱财的。
毕竟在村里四岁的娃娃能看家,六七岁的就能烧火做饭,十来岁的便能下地干活了。
若是都送去上学,家里岂不是少了钱,又多了活?
很多人算了这笔账,宁愿孩子是个白丁,也不愿意将孩子送来的。
有些观念没法改变,除非所有人能看到学习的甜头。
只是目前,童生,秀才在这个村庄里几乎没有,唯独一个对上学有向往的陆升升也是因为家里穷,断送了上学的路子。
如今听说跟着陆仙仙身边谋生去了。
所以,说没用,她们便用心做好这个书院,将来若是有哪个孩子出息了,考回来个秀才,被县令接见,有了职位,每年有银子赏赐,他们兴许才会明白,其实上学堂也是投资。
就跟种地一样,小苗撒进土壤里,你不知道它出来后能不能饱满,但是只要是长出来了,即便不满也能有货。
顾晓曼的书院修在村里山涧处,环境好,地势开阔,不管是学习还是玩耍冥思,都有很大的地方。
有时候陆娇娇忙完总是会先来这里坐坐。
听着孩子们读书声,心情也似乎会好很多。
不知道沈曜回来的时候,会不会为他们的做法感到震惊。
“娘,沫沫今日又多学了三个字,姑姑说我认识的快呢。”沈沫开心的扑到陆娇娇怀里。
陆娇娇笑道:“在学院里要叫先生。”
沈沫一听忙改口:“先生姑姑说我学的好,沫沫要像娘亲一样聪明。”
陆娇娇点头,抱起沈沫刚要夸赞,就看到贺兴匆匆从山坡下爬上来,气喘吁吁的道:“劳驾陆娘子快跟我走一趟,铺子出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