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 独尊儒术(1 / 2)

f“董仲舒?”王娡翻看着书简,“他不是学宫儒学博士吗?也参加策论了?这老夫子。”

自文帝始,广开游学,设学宫,《论语》《孝经》《孟子》《尔雅》《尚书》等,皆设置博士,开班讲课。

董仲舒是景帝时的儒学博士,对《春秋》颇有研究,著有《春秋繁露》等书,是名噪一时的经学大儒。

他设坛教授,课堂上挂上一副帷幔,他在帷幔里面讲,学生在帷幔外面听。同时,他还经常叫他的得意门生吕步舒等转相传授。很多人跟他学了多年,甚至没有跟他见过面。一些再传弟子甚至只是听说过他的大名,但没见过他的面。

“孔子曰“敬鬼神而远之”;荀子曰“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制天命而用之”。”

“董仲舒这是杂糅了儒家、法家、墨家、道家、阴阳家。阳,以儒家仁德为主;阴,法家刑法为辅,谈天志、说阴阳、道五行啊!”

王娡读着董仲舒的策论。

“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一国则受命于君。君命顺,则民有顺命;君命逆,则民有逆命;故曰一人有庆,兆民赖之。此之谓也。”

“这段好。天子受命于天,君权神授。君主是天子,君主权力乃上天赐予。”王娡笑,“臣民反对皇帝,即为反对上天。”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也,古今之通义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义不同,是以上无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配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王娡沉思,“这是要在地缘上和思想上实现大一统……”

孔孟儒学没有刻意强调要实现统一,并且他们的主张也不大可能会实现统一。他们主张统治者要对老百姓好。对老百姓好,只能让老百姓生活幸福,是没办法实现统一的。统一需要打仗,需要把其他的政治势力消灭掉。老百姓不会因为你对他好,就为你舍生忘死,上战场奋勇杀敌。

董仲舒融合了法家思想。法家实行严刑峻法,赏罚分明,奋勇杀敌重赏,贪生怕死严惩,这样双管齐下,才能最终取得胜利。秦国的商鞅变法就是这种思路,让秦国实现了统一。

中国这样一个农业国家,统一比分裂更有利于实现社会稳定,更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

刘小猪登基,虽然名义上是统一,但还有诸侯林立;百越及匈奴,时不时兴风作浪。加强中央集权,全面推行郡县制,势在必行。

董仲舒主张“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

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说天和人是一体的,人是天的一部分,人可以感应到天,天也可以感应到人。

皇帝是天子,是代表天来统治老百姓的,如果统治的好,天就会降下祥瑞以资鼓励、如果天子违背天意,倒行逆施,天就会出现灾异进行谴责和警告。

董仲舒的“三纲五常”,三纲是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是仁义礼智信。

三纲强调父与子、君与臣、夫与妻绝对的权威。强调君主对于臣子的权力,父亲对儿子的权力,丈夫对妻子的权力,以及反过来,臣子对君主的义务,儿子对父亲的义务,妻子对丈夫的义务。

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让子亡,子不得不亡。丈夫可以休掉妻子,但妻子在丈夫死后不能随便改嫁。

这套集权理论,把君主和父亲融为一体,把忠诚和孝顺融为一体。对君主忠诚就相当于对父亲孝顺。君主就相当于全天下人的父亲。像敬爱父亲一样去敬爱君主,那就更不容易出现造反的情况,更有利于社会的稳定。

为论证王朝统治的必然性和合理性,董仲舒提出“三统”、“三正”的学说。

“三统”就是黑统、白统和赤统。“三正”就是夏以寅月(农历正月)为正月,一年之始;商以丑月(农历十二月)为一年之始;周以子月(农历十一月)为一年之始。寅月以黑色为上色,因此夏为黑统,丑月以白色为上色,商为白统,子月以赤色为上色,周为赤统。

历史循“三统”周而复始。汉代继周而起,应以寅月为正月,“改正朔,易服色”。

“三统三正”是一种历史循环论,强调“治古”,历史的每一循环,都是复古的表现。“奉天而法古”,皇权统治永恒性而不可侵犯。

在人性上,分为上、中、下三等,圣人之性、中民之性和斗筲之性。圣人之性是天生的善,斗筲之性是天生的恶,都是不可改变的,因此可以不当做性。

只有中民之性,可以经过教化成为善性,可以叫做性。能够接受教化。人性虽包含了善的素质,但不经过教化还不能成为善。

“王承天意,以成民之性为任者也”,圣王的任务是“继天成性”,即奉天命教化百姓,使百姓成为善良的人。

“母后,董仲舒所言,正是“天子牧民”最好策论。”刘小猪看王娡边看边点头,在旁轻轻说道。

天子牧民,即君王代天牧民。牧是管理的意思。出自于《管子·国颂》

“凡有地牧民者,务在四时,守在仓廪。国多财,则远者来,地辟举,则民留处;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四维张,则君令行……”

“天子牧民”,被后世现代人曲解为君王将百姓当作牛羊一样放牧,挤奶食肉,无限压榨。

其实“牧”,是管理的意思。

《道德经》中有这样一句话“是以圣人执一,以为天下牧”。就是说圣主像牧民一样养育、驯化天下民众。“代天牧民”这个事儿,是受统治者和士大夫们的绝对认可的。而牧民的最高境界是什么呢?就是君王怀着一颗仁慈的心,让人民繁育的多多的,好让封建主拥有丰富的人口红利。

换而言之,牛羊一样“牧”民,也要让牛羊感受水草丰美,有幸福感和获得感,拥戴“牧”者,成为安分守己的顺民。

作为显学的儒家,董仲舒这套理论,正是“天子牧民”最完备的解释,也最合王娡的心意。

“彻儿,命四位辅政大臣到温室殿议事。”

辅政大臣魏其侯窦婴,建陵侯卫绾,武安侯田蚡,静晴侯郅都。

郅都刚从北地匈奴返京几日。一脸边塞风霜,正襟危坐,浑身的杀气和冷冽不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