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套政治价值观也是郑克殷对瀛洲王朝未来君王的约束,他必然要求几十年、一百年以后的继任者们以“富”、“强”二字为己任,要他们认识到富强的国家是人民幸福生活的必要保障,以此来满足圣贤们对圣王的要求,这可是符合传统道义的。
颠倒是严格遵循礼法制度的迂腐做法于人民又有何益?
每天几点上朝、几点祭拜、几点开堂讲述已经重复了几百遍的经文课,皇帝、官员做什么事的时阵要做什么动作,又该将哪个人尊为什么称号,这么多繁文缛节能使国民多吃一斤肉吗?
如此一来,人们必将认识到明朝为何衰败灭亡以及瀛洲为何崛起强大,这样才能在两三百年之后于世界民族之林立与不败之地。
《圣人言集》与《诸贤论政集》分别指导道德和政治,其实是泾渭分明的两方面内容,这也是郑克殷先前只选编《论语》来“应急”的原因。
到了现在,建立瀛洲青丘国的意识形态与立国合法性的工课,也算是有了可以开展的空间了。
当然郑克殷也会再一次庆幸,十万明人孤悬海外、新来番民影响重大的社会环境,使得他可以不留情面地批驳宋明腐儒,无需担心被大量文人儒士口诛笔伐。
毕竟就那么几个落魄的臭书生,他们手里又有几杆铳,靠天天念经能打赢奸党还是能收化番人?
想到这里,郑克殷取来纸笔,将这些重要的思考成果一一记录下来;并且他知道在淘金、寻铁等工课继续进行的当头,他已经能够取来《孟子》《明夷待访录》《日知录》《朱舜水集》《读通鉴论》等书册,开始自行编纂《诸贤论政集》了。
这项工课完成之后,自然是要安排到科考当中的,毕竟这是对考生三观的重要考察,不利于富国强兵和现代化的人,郑克殷自不会要。
那么,与科考和烈儒教有关的书册,如此一来便有了三经、两集,待到洪磊的《中华简史》修成,加在一起可以对语言、道德、理政、历史等方面加以指导,太学院和觅腾学堂等处,便也有了可以教授的真知。
至于《诗经》所代表的文学大类,郑克殷知道这还真不是瀛洲青丘国急切所需。文艺方面,他相信那些读起来叫人半懂不懂的古诗可能还不如他教人们唱的《世界第一等》、《爱拼才会赢》有用。
想来想去,文化方面的工课,最缺的东西还是这个——烈儒教的完整神言。
尽管他早两年开创了烈儒教,去年又收了十七门徒做了许多传授和探讨,但他也早就说过,收集传承碎片并非朝夕之事,需要我们接触更多的嘉洲部族、一统嘉洲,方能完成。
那么,各种汇报信中,对完善烈儒教神言最有用的,一定是向南探索的两大铜哨发来的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