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六章 杂交培育,产量翻倍!泥腿子也能青史留名!(求订阅)(2 / 2)

一旁的朱标看到父皇的神色,顿时意外的问道:“父皇,什么成了”

过去的这些日子里,朱标负责修建道路,他做得非常不错,名声遍布全国,受到了无数底层百姓的拥戴,这也让他渐渐找到了自信,变得活泼健康不少,心理压力没那么大了。

苏澈笑着说道:“农学院拿出了他们的成果,杂交育种成功,灵稻的产量上升了将近五成,这还是初步的成效,接下来还能继续提升!”

朱标听闻不由得大吃一惊,他并不是一个不知民间疾苦的太子,对于增产五成是什么概念,他还是非常清楚的,这会很大程度改善民生,增强民力!

大明在国富民强的道路上,又迈出了一大步!

“这是大好事啊!恭贺父皇!”朱标笑着说道。

“走,一起去农学院的试验田看看!”苏澈笑了笑说。

“要带上大臣一起吗”朱标忽然想到了什么,连忙问道。

“当然要带上他们!”苏澈点了点头,必须让这些喜欢说风凉话的大臣看看,被他们最看不起的农学院,也拿出了自己的成果!

“是!!”

很快,一道命令传了下来,大明的朝廷重臣们迅速汇聚在一起,他们一个个都有些摸不着头脑,还未到朝会的日子,最近也没有什么特别重大的事情,为何突然召集他们

到底发生了什么

随后这些大臣跟着皇帝的銮驾,来到了应天府中的一处农场,这里是属于农学院的实验田地,四周的农户都被迁走了。

此刻灵稻成熟,稻田一片金黄,就像是铺了一层金黄的地毯。

这些灵稻谷每一颗都非常饱满,压得茎秆都弯下了腰。

大臣们看到这一幕,只觉得心旷神怡,这景色当真不错,令人愉悦。

那些成熟的灵稻,随微风缓缓摇曳,飘散出醉人的稻香。

“这些灵稻的长势真好啊!”有大臣忍不住发出了感叹。

“陛下带我们过来,就是看这些的”有人反应了过来。

“这些灵稻的确非同凡响,感觉产量比一般的灵稻要多不少,这么大一片田地,竟都长得这么好,就非常难能可贵了。”

“这是……天降祥瑞”

在古代,祥瑞都是政治中的一部分。

有时,祥瑞为太平盛世锦上添花,有时则关乎帝王的合法性,有时甚至是王朝的救命稻草。

祥瑞的政治化起源很早,《淮南子》中就有将黄帝的政绩与大自然联系在一起的记载。

西汉时期,董仲舒正式确立了天人感应理论,他认为“天”有意识,可以看到世间一切。

若君王无道,天降灾异;若君王有德,天降祥瑞以褒奖。

儒家体系逐渐将其泛道德化,变成了“人在做,天在看”之类的通俗价值观。

祥瑞还关乎改朝换代的合法性。

古代王朝更替频繁,天命的呈现方式是“有非力之所能致而自至者”,也就是祥瑞。

眼前这些灵稻涨势如此厉害,不正是大明祥瑞的证明!

就在这个时候,苏澈来到了不远处,他看着这些朝野重臣,笑了笑说道:“今日召集你们,是有一个天大的喜事要和你们分享。”

“咱开办的农学院,以前被你们诟病不少,说他们并无多少用处,那今天,就把成果放在你们的面前,让你们看看!”

“郁善安!”

“臣在!”一个老农官连忙应道。

“说说你们的成果,让朕听一听,让他们也听一听!”苏澈淡淡说着。

“臣遵命!”老农官郁善安平时佝偻着的背,此刻都不自觉的挺拔了起来。

他缓缓转过身,看了一眼满朝公卿,随后认真说道:“臣奉王命,研究杂交培育稻种,基于陛下提供的理论,失败了好几次,终于在几个月前有了成效。”

“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种子长成了果实。”

“就是各位眼前看到的这些,这是农学院的最新研究成果!杂交培育灵稻!”

“我们已经严格计算过了,大概每一亩地,产量都提升了五成,这还是没有特别干预的情况下的产量,后续还能继续优化培育。”

“最终的优化结果,很有可能提升七八成,甚至一倍!!”

“只要将这些杂交培育的灵稻种子推广下去,大明必然会更加兴盛!”

最后,老农官郁善安还不忘做了一个总结:“这些都是在陛下的理论下做出的成果,我们农学院不过是做了一些微不足道的工作而已!”

听着郁善安这番话,这些朝廷重臣都惊呆了,一个个全都目瞪口呆的看着这老农官。

竟然不是祥瑞

而是人工培育出来的结果

甚至能推广到整个天下

这农学院,还真给他们做出了成绩!!

即便是此前再怎么轻视农学院的大臣,此刻都意识到了他们的功绩,哪怕郁善安都将这功劳推给了陛下,可他们做出这样的成绩,功劳是绝对不会少的。

一旦将这些杂交培育的稻种推广到全国,灵稻的产量翻个倍

这简直不敢想象!

不少大臣的呼吸都停滞了,心中充满了震撼,被他们视为笑话的应天府农学院,一直以来不知道调侃了多少次,针对性的外号都起了好几个。

谁能想到,就这样一群泥腿子,竟然还搞出了这么大的功绩!!

至于那些勋贵,此刻则更加激动了。

他们戎马一生,打了大半辈子的仗,最是明白粮草的重要性,产量提升接近一倍的稻种,会发生何等的变化想想就刺激!

“不用将功劳全部推到咱的身上,你们的付出,咱看在眼里,农学院的功劳,绝不会少半点!”苏澈站起身,大声说着:

“咱要将你们的功劳,刊登在大明邸报上,让全国上下所有人一起开心!”

“尔等农官,必然名留青史,为天下农人的榜样!”

这话一出,那些老农官顿时激动起来,谁能想到,他们竟也有青史留名的机会这是何等的荣幸!

而那些大臣们听到这话,则一个个心情十分之复杂。

青史留名啊!

这是文人追求的最终目标。

以前他们最看不起的农官,竟然不知不觉间走到了这一步

不少大臣下意识的想说,就他们也配

可仔细想想。

还真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