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三章 南阳隆中一茅庐,草堂里论道天下!(求订阅!)(1 / 2)

英灵召唤:只有我知道的历史正文卷第一百三十三章南阳隆中一茅庐,草堂里论道天下!最新契灵之书上,文字缓缓演化。

却见上面出现了这样几个选项。

选择一:【南阳隆中一茅庐,时值乱世,你隐居在此,静观天下变化。】

选择二:【你的父亲贵为一族之长,因母是从妾,又是狄人之女,所以,你在诸子中名分最低,属于地位最低的那类庶子。然而伱小就敏而好学,胆识过人,不似诸兄纨绔,久而久之,被立为世子,可你却有更大的野心……】

选择三:【你自幼家境贫苦,母亲更在分娩后患病去世,父亲无力请乳母给你哺乳,一度打算抛弃你,幸得恩人喂养,才勉强活了下来。】

选择四:【你出身宗室,曾担任一个掌管刑罚狱讼的小官,因秉性耿直,得罪了不少人,故而升迁缓慢,然而你毫不在意,淡然处之。】

苏澈看着这几个选择,不由得皱起眉头。

这一次的选择项目,依旧是四个。

不过,此前出现过两尊神话级英灵,刘邦和朱元璋,果然已经消失不见了。

当初真的只是三选一。

这些伟大的神话级存在,是不可能继续留在这里,再给你一次机会的。

他们性格高傲,给了你一次机会,你却没有珍惜,哪可能还能再给一次机会的

别说他们,就算其他传奇英灵,也基本不会再给第二次机会。

苏澈实在是想得太美了,得陇望蜀了属于是。

不过。

这是早就预料的结果,苏澈也没有失落,能契约一尊神话级的英灵,还是始皇帝嬴政,他已经很满足了。

虽说嬴政出手的一招便花了苏澈三十万灵币,可那效果,却是毋庸置疑的恐怖,直接让苏澈夺冠。

三十万灵币,花得很值!

苏澈将诸多杂念抛之脑外,认真看着眼前这四个选项。

在看到第一个选项的时候,苏澈眼皮一跳,南阳隆中一茅庐,又是时值乱世,难道这是传说中的诸葛亮

这可是一位重量级的存在!

但问题是……

此前有传言,有大宗师契约了卧龙诸葛亮,那现在出现在自己眼前的,是谁呢

另外一个模仿诸葛亮的迷弟吗

不得不说。

很有可能。

苏澈还记得,上一次模拟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个误导人的选项。

【还在你在年幼的时候,你便和一位勇武的将军,在敌方万军之中,杀了个七进七出!】

如果是一般人,还真信了……

所以。

苏澈按耐住自己激动的心情,将目光看向其他几个选项。

选项二,你的父亲贵为一族之长,因母是从妾,又是狄人之女,从这些有限的条件中来看,应该是那一位!

赵无恤!

他是春秋时期的晋国大夫和赵氏家族首领,谥号为“襄子“,所以史称“赵襄子”。

他虽然出身卑微,但因为敏而好学,胆识过人,得到父亲的关注。

据说有一天,赵鞅的儿子都长大成人。

赵鞅对所有儿子说:“我将一宝符藏在常山上,你们谁寻得者有赏。”

他们都骑马奔常山寻找宝符,却都空手而归。

只有赵无恤回来说:“我寻到了宝符。”

赵鞅问他在哪里

赵无恤回答:“凭常山之险攻代,代国即可归赵所有。”

赵鞅听了后非常欣慰,只有赵无恤明白自己的良苦用心。

不久,赵鞅就废掉了世子赵伯鲁,破例立赵无恤为世子。

这位大佬是赵国的开创者,是三家分晋的其中一家之一,一手造成了老秦人东出之路的最大阻碍。

苏澈没想到,自己刚刚模拟完秦始皇的一生,这位赵国的开创者,竟然会青睐自己。

这是啥意思

“赵无恤,最起码是传奇的存在。”

苏澈暗暗点头,随后看向第三个。

这一个选项,信息含量远不如第二名,同样是介绍了家庭的情况,可类似这种情况的,简直不要太多。

苏澈思考了半晌,得出了一个疑似的目标。

可能是宋武帝刘裕

这位东晋至南北朝时期的刘宋开国皇帝。

这一位的经历和选择三的描述相差无几,所以很大可能是这一位。

不过,苏澈也不能完全确定。

苏澈看向第四个。

选择四,出身宗室,曾担任一个掌管刑罚狱讼的小官,因秉性耿直,得罪了不少人,故而升迁缓慢……

这又是谁呢

苏澈一时半会儿,还真想不起来。

可以确认身份信息的文字实在是太少了,即便是苏澈,也很难猜测出来。

苏澈摇了摇头,将目光再次看向第一个选择。

南阳隆中一茅庐,这位到底是真,还是假呢

如果是真,那证明此前有人契约的诸葛亮,不过是他的分身……

要不要赌一把呢

苏澈又看向其他几个选项。

如果是稳妥期间的话,选择第二个,或者第三个,显然是最好的。

可问题是,如果第一位真是诸葛亮的话,那有可能是神话级的存在。

尽管比不上嬴政的神话高阶,但如果以知名度而言,至少是神话初阶的存在。

都说那本三国演义,为他增添了神话色彩。

但实际上。

其实演义里的诸葛亮,还没有正史里的强。

演义里根本就没写诸葛亮治国,这直接就砍去了一半。

此外,演义里写的军事战争几乎都是靠所谓“计谋”。

而这在现实中是行不通的。

绝大部分的战争,阴谋诡计,从来是下下之道,用阳谋战胜对方,堂堂正正之战,才是最无解的手段。

阴谋,诡计,从来都是上不得台面的东西。

还有。

演义中的诸葛亮,就像是个坐轮椅的弱书生,整得和某个‘我不是退役只是没人要’的瘫痪电竞选手一样。

但实际上,历史中的诸葛亮,出将入相,文能落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

和某位身高两米多的夫子一样,诸葛亮同样是身高一米九几,孔武有力,刀能入石,擅长一手以德服人。

正史中,对诸葛亮打仗的描写是这样的:密如风雨,疾如风雷,进不可挡,退不可追,昼不可攻,夜不可袭击,多不可敌,少不可欺。

此外,在后世史学家的眼中,他是这样的:

行法严而国人悦服,用民尽其力而下不怨。

及其兵出入如宾,行不寇,刍荛者不猎,如在国中。

其用兵也,止如山,进退如风,兵出之日,天下震动,而人心不忧。

亮死至今数十年,国人歌思,如周人之思召公也,孔子曰‘雍也可使南面’,诸葛亮有焉。

毫无疑问,历史中的诸葛亮,比演义之中要厉害太多。

当然,如果你拿他的打仗能力,和韩信白起这个级别的存在来比的话,那肯定比不过的。

可这并不意味着他打仗不行,即使是诸葛表现最弱的作战能力,司马懿都没能赢他。

在治国方面,他更是可与管仲、萧何甚至周公、伊尹相提并论的一等一的杰出政治家。

苏澈犹豫了半晌,最终还是选择了第一个。

他决定赌一下。

既然已经契约了一尊神话级英灵,赌一下也没什么,哪怕赌错了,也无伤大雅。

反正天命杯已经结束了,他都拿到冠军的奖励了。

选择一出,其他选择纷纷消失,契灵之书上出现了这样一句话。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这一句话,出自《诫子书》。

是诸葛亮写给他儿子垂髫时期的诸葛瞻之书。

语浅而意蕴深刻。

苏澈眼前闪现过这样一个画面。

诸葛亮满怀希望的看着自己的幼子,期待着他快点成长起来,期待他能继承自己的志向。

与此同时。

书中的文字开始演化……

【汉灵帝四年,你出生在琅琊郡阳都县的一个官吏之家。】

【你的父亲给你取名为亮。】

先看到那些画面,再看到这一行行文字,苏澈顿时松了一口气,看来自己赌对了。

竟然真的是诸葛亮!!

汉灵帝四年……汉灵帝,这不是刘宏吗

这老小子,真是好久不见了。

苏澈的嘴角,不由得浮现一抹淡淡的笑容。

和刘宏打了不少交道,和这家伙算是老朋友了,没想到还能再看到他的名字。

这些念头一闪而过,书字还在演化。

【诸葛氏是琅琊的望族,先祖诸葛丰曾在西汉元帝时做过司隶校尉,你父亲诸葛珪曾担任兖州泰山郡丞。】

【你有一个哥哥,两个姐姐,随着你渐渐长大,你又多了一个弟弟。】

【在你三岁那年,你的生母章氏病逝。】

【在你八岁那年,你的父亲因病去世。】

三岁丧母,八岁丧父,这个开局简直不要太惨。

在封建时代,父亲是一家之主,也是一个家的顶梁柱。

顶梁柱的崩折,毫无疑问,会给这个家带来了很大的变化。

苏澈看着这些文字,眼前闪现一幕幕画面,他能清楚的感受到,诸葛亮儿童时期的悲伤和迷茫。

不过这一次,并没有给苏澈在幼儿时期就开始模拟的机会。

如果给他这个机会的话,凭借那一手医术,苏澈说不定能逆天改命,挽救诸葛亮父母的生命。

可惜这些文字一闪而过,并没有给出选项,苏澈并没有亲自干涉的机会。

很快。

文字还在演化。

【此时你的兄长诸葛瑾已经十五岁,他负责承担起奉养继母的义务。】

【而你,以及你那年幼的弟弟诸葛均,和尚未出嫁的两个姐姐,全部由叔父诸葛玄抚养。】

【这一年,你的叔父诸葛玄得到袁术的器重,被任命为豫章太守,你和年幼的弟弟和两个姐姐,跟着叔父一同前往。】

【又一年,朝廷派朱皓取代了诸葛玄职务,你的父亲决定去荆州投奔刘表。】

【几年后,你的叔父诸葛玄因病去世。】

【你已经再无依靠,此刻,你的选择是……】

【一,谋求官职,二,开始隐居,三,到处游学,四,亲自干涉。】

来了。

选项环节,终于来了。

苏澈认真看着这几个选项,不由得挑了挑眉头。

一,谋求官职,这恐怕不行。

在这个时代,诸葛亮的出身并不算差,最应该做的不是急着去当官,而是扩大自己的影响力,只要出了名,根本就不用怕没官当。

此外,这也不是原本的路线。

二,就地隐居,这是前世诸葛亮的选择,选择这个应该是最稳妥的。

三,到处游学,这同样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如果一直隐居的话,是不可能成长起来的,到处看看,张一张见识,也很不错。

随后,苏澈看向第四个,亲自干涉。

要亲自干涉吗

苏澈有些犹豫。

按照原本的轨迹,诸葛亮会在隆中的茅庐中,隐居的同时,和朋友一起到处游学,拜访亲朋好友,不可能一直宅在隆中。

刘备三顾茅庐时,第一次去的时候诸葛亮不在家,第二次去的时候也不在,这可不是故意放鸽子。

等到了第三次去的时候,诸葛亮正在午睡。

随后刘备耐心等待午睡结束,最后诸葛亮才顺势出山。

如果让苏澈在这个时间点亲自干涉的话,那他不可能什么都不做,慢慢等待一切按照历史进程进行。

苏澈最大的风格就是不按照套路出牌,如果让他亲自干涉,肯定会影响历史的发展。

那这东汉末年的三国,又会朝着一个不可控的方向发展。

一切的进程,都会因此而改变。

诸葛亮生平的最大宏愿是什么呢

匡扶汉室,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

如果苏澈不按照剧本行事的话,恐怕很难得到诸葛亮的认可……

可问题是……如果这一切真按照历史进程的话,等到天下大势已定,苏澈真的能比诸葛亮做得更好吗

苏澈不太确定,若让一切都按照历史发展的话,那他也就失去了他的最大优势。

而且。

一切都按照原本的剧情来走,那实在是太无趣了。

在这一个选项出现时,苏澈思考了良久,过了半晌,还是做出了决定。

他的选择是——

亲自干涉!

先干涉再说!

苏澈一阵恍惚,再次睁开双眼,手中有着一本书,一旁的几个好友拍掌吟着。

“步出齐城门,遥望荡阴里。

里中有三坟,累累正相似。

问是谁家墓,田疆古冶氏。

力能排南山,又能绝地纪。

一朝被谗言,二桃杀三士。

谁能为此谋,相国齐晏子。”

这这首乐府诗,名为《梁甫吟》,是诸葛亮最近所写的一首诗,此刻拿出来,让大家品鉴一番,几个好友在看到这首诗后,忍不住吟诵起来。

这首诗看似平平无奇,但实际上却是层层推进,语语相衔。

这首诗两用问答句式,都处在诗的关键处,既起醒目作用,又使文气免于平实。

虽然语言质朴而少文采,但句句简洁,文雅而不艰涩,明白而不浅俗。

简单来说,虽然没什么文采,却写得挺精彩的。

这首诗是诸葛亮碣观古今之士道与治道,有所感慨而作。

几个好友也明白,诸葛亮的文采很一般,也没有过于在意文笔细节方面的问题,开始讨论起这一首诗的内容。

事实上,哪怕诸葛亮的文字造诣上虽然很一般,但他的出师表,却是千古名篇。

陆游说:“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苏轼说:“诸葛孔明不以文章自名,而开物成务之姿,综练名实之意,自见于言语。至《出师表》,简而尽,直而不肆,大哉言乎,与《伊训》、《说命》相表里,非秦汉以来以事君为悦者所能至也。”

诸葛亮的文章,从不堆砌语言、辞藻上的华丽,其内容才是他真正想表达的。

此刻写出这一篇文章,在这乱糟糟的世道中,却是以史为鉴,借古讽今,隐晦的表达自己的器量。

这几个好友分别是石韬、徐庶、孟建。

几人平时游学读书,这三人都是力求精熟,将每个字句全部钻研透彻,所以他们的文采要远超诸葛亮,写一些诗句看上去要美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