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几天的闭门讨论,到了第三天,十位鉴证大师经过综合平衡,终于确定了本届江南鉴证大会的高等武士人选,共十二人,高等一甲武士共三人,全部为江南世家子弟,魁元是石头城的封瀚明,次席是五明山的卿世功,然后是卿家的清雨秋。
三人修为不分伯仲,在一个档次上,既然排名要有先后,那就得做出取舍。实际表现最佳的清雨秋在此表现了自己的豁然大度,在最后的比试中她主动让招,将魁元拱手让给了封瀚明,又推卿世功坐了次席。
高等二甲武士共四人,也全部是江南八家子弟,分别是邬可宫、邬可钦、邬可禳、苏健。
高等三甲武士共五人,江南世家弟子占了四人,除邬可剑、苏厦、卿小可外,还有衣家旁支衣泰华。唯一的外人叫明时修,明氏也是江南望族,细论渊源还在江南八家之上,只是光明一朝被八家后来居上压了一头,如今属于江南的二流世家。
其余四、五、六三等武士合计三十八人。
“百花武士”花落邬家,云中岳为四等武士第二名。
中等武士里面,八家子弟占据了二十二个名额。
七、八、九三等武士共八十九人,江南八家子弟占据三十四个名额。
这个结果与原先预想的偏差不大,各方也都长松了一口气,没有出乱子的大会就是胜利的大会,值得庆幸。
一百三十九名武士的名单被制成红榜张贴于江南所有郡县城门、衙门前的公示栏里,公之于众,昭告天下。鉴证大会结束了,但留下的谈资足可供江南的士绅百姓们乐上一阵子,由此衍生的传奇、话本远比鉴证大会本身更加精彩,更加引人入胜。
这份满载江南青年才俊的名单很快会被快马送往神京城,马有三匹,名单有三份,一份由天武会送往总会备案,一份由南州大总管府送往政事堂和兵部,随函送去的还有大总管的一封亲笔信,南州大总管会在信中建议兵部速派干吏到江南来选拔人才充实军旅。
(本章未完,请翻页)
还有一份名单是通过秘密渠道送往神京城的,北府司将单独出具一份本届鉴证大会的详细报告,以旁观者的视角公允地评价这次大会的得失。这份密报将很快被送入九重宫,辗转呈送皇帝御览。内宫有司则会以最快的速度派员赶到江南,抢在政事堂和兵部之前带走他们想要的人。
政事堂自然也明白这一点,诸位宰相和兵部尚书、侍郎们会有意识地把南州呈递来的公私文书压上一阵子,以错开时段,尽最大可能不与内诸司发生冲撞。
所有这些不过都是例行公事,程序上的事,实际上内外诸司的官员一早就到了南州,他们或行走于各世家、官署或隐身在会场的观众席上,一旦发现他们感兴趣的人他们就会在第一时间进行私下接触
至于天武会总会,他们会把名单传示各州各郡,并在年底将红册呈皇帝御览,皇帝会责成内枢密院将所有未被有司征用、且愿意为朝廷效力的武士征召进宫卫军,然后再从宫卫军里将他们选入磨剑室,在此锤炼武技,讨论兵法,一两年后,分赴四方,为国戍边。
这些人已经是被挑剩下的,与被有司提前挑走的那些同年相比,他们已经是等而次之,但他们的境遇未必会比他们的同年差,因为他们曾在磨剑室修炼,这一经历将会给他们一个无比荣耀的名号——天子同门。
最后一天的闭幕大会上,曹铸代表天武会江南鉴证大会执盟当众宣读了各等武士名单,并颁发了信物。现场气氛庄严肃穆,坐在台下观礼的苏浪游目四顾,发现会场四周来了不少京官,文武一半对一半,还有一些身穿紫袍的内官,这些人都是京城各有司派过来选拔人才的。
此前几天,他们明争暗斗,早已各得所需。今日坐在这不过是做做样子,给那些落选武士一个念想。
掐尖素来是各机构的保留项目,高等武士遭遇了惨烈的哄抢。他们中只有清雨秋、邬可宫、邬可禳、卿小可四人谢绝了征调,其余皆名花有主。
让人略感诧异的是邬家四兄弟里竟然有两人接受了监察院的征调,宣誓为朝廷效力。邬家素来厌恶仕途经济,忽然做出这样的举动,让人十分诧异。
苏家兄弟早有心从仕,自不必说,倒是另一个原本致力于在仕途上有所发展的云中岳,这次却婉言谢绝了兵部的征调。
邬天佑也谢绝了朝廷征调,他是家门独子,光大门庭的唯一希望,虽然“百花武士”的名号对仕途很有帮助,但思来想去,他还是拒绝了大酱缸的诱惑。从此以山人自居,先家后国,一门心思只为光耀门楣。
大会顺利结束,一众人都暗暗地松了口气,操办这样的盛会绝非易事,这些天他们一直提心吊胆,日夜煎熬,所幸有惊无险,总算功德圆满了。
是夜,天武会在一江春楼大宴宾客,答谢地方各界对鉴证大会的支持,一时名流汇聚,冠盖云集,热闹非常。绝大多数新科武士,参加鉴证会的江南武林头面人物,平江地方军政学民商首脑人物都过来捧场。
就连南州大总管沈明浩也过来露了个脸。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