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表决(2 / 2)

他问黄台吉道,“老八,你又怎么说得准,山海关一定守备空虚呢?就算城防薄弱,但守城的明军未必就全部抽调去勤王了呀。”

“反之,如果其他各路明军支援,我们可就真被堵在关城之下了,逃都没地逃!”

听阿敏这么分析,莽古尔泰点了点头,“有理,此计虽妙,风险太大。老八,中策怎么说?”

黄台吉见两人轻易就把自己的上策否决了,心里有些不爽快。

于是说道,“这中策,就是转而攻打通州,烧其积聚,有如曹操官渡烧乌巢!”

莽古尔泰仔细品味,抚掌叹道,“好计谋!如此以来,明朝那几万勤王兵马,后勤都要成问题。”

黄台吉笑道,“不仅如此,我军可徐徐进发,明军闻讯必然要领兵来救。”

“如今京师内的明军,已经是勉强维持,甚至要靠城外民夫伪装的疑兵计使我退兵。说不得,明国皇帝还要将袁崇焕调出遵化,救援粮草军需。”

莽古尔泰大笑,接过话茬道,“那袁崇焕若倍道而进,那我军便以逸待劳,就如同当日灭那赵率教一般,将阻挡我们的辽镇兵马,从此埋葬!”

黄台吉也是哈哈大笑,宛如遇到知音,顺带着看莽古尔泰也比以前顺眼了一眼。

阿敏坐在一边,像是在斟酌着什么。

见莽古尔泰和黄台吉望向自己,阿敏摇头,“不妥啊,此计不妥。”

黄台吉有些不耐,但毕竟对方年长,又军功累累,只能按捺着问道,“不妥在哪里?”

阿敏道,“你们可知道,现今守通州的乃是那孙高阳孙承宗,他可是袁崇焕的师傅。袁崇焕一身守城的本事,还不是孙高阳教的。”

“那又如何?”黄台吉反唇相讥。“所谓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孙高阳临阵对敌的本事,原本就不如袁崇焕,早就被我们围困多次了,甚至还因此吃了明国朝廷的挂落。”

阿敏像是没有察觉黄台吉的情绪,“这话按理说也没错。可是我们有没有攻下孙高阳所守的城池呢?”

黄台吉哑口无言。

阿敏继续道,“老八呀,当初攻下遵化城,你论功行赏时说我们建州从此不怕大明坚城了。当时我便觉得不妥,所谓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我们能打下遵化,根子上是明军守将无能,士卒毫无斗志。”

“可现在我们去攻打通州,对方不仅有孙高阳熟悉守城之法,城内更有明国举国积累,根本不怕被围困的消耗,士气只高不低。真到了通州城下,打也打不下,围也围不得。你说该咋办嘛?”

黄台吉冷笑道,“那便是下策了。我们便如明国皇帝所计划的那样,先到遵化城下扎营。

顿了一顿,黄台吉又道,“只是我们绝不能真的落入陷阱,去攻打那遵化城。前期,先全军出击虚张声势,然后留下小股部队成疑兵之计,主力再原路从山口返回草原。”

阿敏和莽古尔泰对视一眼,异口同声道,“便是此计了。”

黄台吉怒极反笑道,“绝无可能!只要我还是大汗,就不会留下自己人断尾求生。更不要说万一明军已经夺下各处隘口,我八旗同样万劫不复。”

他望向二人,斩钉截铁道,“我要率军去取通州。”

阿敏瞥了黄台吉一眼,冷冷道。“老八呀,这可由不得你。”

“谁叫你在京师城下折了岳托,却误中了明人的疑兵之计,这些天一共折损了两千人马?”

“按当初老汗王留下的制度,我提议,现在就把大贝勒、阿济格等八旗之主叫来。我要八王议政,再看看大家伙表决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