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只要超过200米距离,除了几颗谈不上什么准头的实心炮子,几乎没有任何武器能对他的战士们产生威胁。
其次,嗓门大这一缺点,在这个时代反而成了优点——震耳欲聋的射击声,能产生极大的震慑力。
有时,遇到吃过大亏的老兵油子,仅仅听到枪声,他们就会丧魂失魄、迅速溃败。
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对现在主力部队装备的那支天外来客:16a4自动步枪,林啸反而不太满意——过于低调,再奢华都没人当回事。
另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林啸知道曹工并没有说出来。
曹工是枪械专家,作为一名老军工,对自己家的武器自然更熟悉,也更偏爱——自家的孩子,自己不爱谁爱?
“还复制了三棱刺刀?”
林啸第一眼就看到了这把折叠在枪管下的枪刺。
“是,理由与现实相同,”
老曹面带苦笑答道,“冶金技术还差点火候。”
林啸笑了笑,小心拆下这把枪刺,饶有兴致地把玩起来。
三棱枪刺,也叫郓型刺刀,正是五六半的最大的特色,也是名副其实的我军独创武器。
这把枪刺的刀身呈棱型,三面血槽,刺进人体后,血液随血槽排出,肌肉急剧收缩时很难“吸”住刺刀,这样,刺刀可以毫不费力地拔出,进入下一场刺杀比赛。
另外,三棱枪刺扎出的伤口,大体上是个形状怪异的窟窿,很难做最初的应急处理。
至于越传越神的“空气进入血栓致命说”,听听就好
事实上,当初,这把一代神器的问世,是咱们军工人的无奈之举。
当时,由于我们的冶金技术落后,钢材强度还达不到前苏联军刀的要求,便以这把郓型刺刀替代了原有的剑形刺刀,这样一来,既弥补了制造能力的短板,又能体现出我军敢于“刺刀见红”的精神
62年中印边境冲突,我军以十八军为主力,共四万兵力,却在东西两线迅速击溃阿三的三十万大军,除了高超的指挥艺术和大无畏的战斗精神,战士们手中的五六半,完胜阿三手中那支老掉牙的英77,也是不可忽略的因素。
英77,也叫李-恩菲尔德步枪,是英吉利人自产的一种栓动步枪,最早问世于19世纪末,二战后几经改进还在用,按理说性能也还说得过去,虽然用过的人都说别扭。
作为曾经的殖民地,阿三自然也大规模生产了这种主子发明的武器,但是,神奇之处在于,只要经过他们之手,再好的东西,性能就会一言难尽
最拉胯的,是该枪的刺刀。
这把刺刀很长很有面子,神奇之处在于,它一点都不实用。
装上它后,不但会大大影响射击,刀刃的穿透能力还弱到爆;因为血槽的加工不合格,插入人体后不易拔出,得手脚并用才行;作为手持武器使用时,这把轻薄的刺刀更没什么卵用。
所以,在巡逻和突袭中,阿三士兵更喜欢用刀、斧子甚至棍棒,因为他们发现,这种刺刀最合适的用处,是当拨火棍
所以,那场耗时极短的战争中,他们不但在火力上干不过我军,在面对面白刃战时,一见咱们亮出三棱刺刀,就那么多俘虏,知道怎么来的了吧?
当然,咱家的三棱刺刀其实缺点也很明显——功能太过单一,以致只能使用刺杀一种功能,像其他军刀的挑、劈、砍、锯、剪等传统技能,它统统都不具备,所以,自八一式枪族开始,它也被淘汰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