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林然常用的方法,或者说是他写作的一部分,走进角色的世界中,让角色告诉自己他生命中即将发生的事和已经经历的人生,有时候从这样的世界中醒来时,林然会忘记一大半,有时候他会记得清清楚楚,不论记住多少,这样深刻的体验感都能给之后的写作带来益处。
即使是虚构的故事也需要真实的场景来营造真实感,从一张电影票根到地铁发车和运行时间,诸如此类,真实感是故事吸引人的最重要方面之一,可以说作者写作的过程就是营造真实感的过程,推理小说想要抓住读者的眼球,不让他们的心灵在不经意间出戏到主人公的世界之外,更需要作者有较强的笔力,踏踏实实构建世界的真实性。
作者是世界构造师,这样的比喻十分恰当。j罗琳建构的哈利波特的世界,一个充满着魔术师和麻瓜的虚构世界,人类很容易分辨霍格沃滋是一个虚构的魔法学校,真实世界不存在这样的学校,但是人们在跟随主人公,前往霍格沃滋的时候,心里带着的是满满的期待感,就好像自己即将进入一所了不起的学院,推开崭新世界大大门。
没有人会在阅读一个虚构故事的时候去挑剔他的非真实性,虚构写作不同于非虚构写作,这是在读者打开书开始阅读阅读旅程之前就和书本身签订的契约,但是这份契约并不保证读者会怀疑虚构世界本身在虚构世界中的真实性,也就是说故事在故事层面的合理性会导致读者出现代入感偏差。
有些天赋极佳的作者能够时时刻刻抓住读者的代入感,引导读者进入他编织的世界中,但是有些作者需要不断修改和反复斟酌才能将读者勉强按在“通往霍格沃滋”的小车上,绑上安全带,尽可能开得平稳,以免读者立刻发现这个世界的不真实感。
这种状态和里奥纳多曾经主演过的诺兰的电影《盗梦空间》中出现的剧情十分类似,造梦师根据自己的记忆制造梦境,让客人进入自己的梦境,这时候梦境真实度越高,客人越不容易脱离梦境从睡眠中醒来,有时候客人完全放松沉浸在梦中,有时候客人会变成一个极端挑剔的中学老师,对世界里的一切都充满怀疑,他们怀疑太阳太大,塞纳河边的餐桌上没有半点灰尘,他们从秋天的梧桐树叶的颜色判断季节错乱正在发生,没错,他们被欺骗了,有人故意欺骗他们。
读者的阅读过程是一个矛盾的过程,他们渴望沉浸于一个与现实截然不同的世界,又随时会嫌弃那个世界,认为它极端不合理,他们想要又拒绝,作者为了读者的阅读体验牵肠挂肚,年纪轻轻就秃了头。
有些人早早就能做好这一切,有些作者却始终做不好,这是天赋的差异,后天努力当然也少不了,可是和天赋相比,写作过程中的努力经常是一种摧残人心的折磨。
有时候要对自己宽容一些才是,林然时常偷偷这样告诉自己。
从梦境回到现实,睁开双眼的霎那,现实的记忆涌入脑海,林然在床上缓了几秒后,猛然跳起,光着脚来到卧室门口。
又换上一套新衣服的于夏蜷缩成一只乳白色的小猫蹲在地板上,咬着手指的样子好像一个三岁大的孩子。
“你又怎么了?为什么跑来二楼?”
于夏不说话,双眼看着恐怖画面一般盯着地上的书,明明二楼没有开空调,环境温度不至于会让人觉得寒冷,于夏却是浑身颤抖,牙齿都在上下打架,发出咯咯哒哒的声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