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则新闻采访报道出来的时候,已经是三天后了,路明非粗略地把首都逛了一圈,故宫,颐和园,天坛,北海公园等名胜古迹都留下了他的足迹。
他现在正站在一座普普通通的独栋大楼前,这座位于朝阳路东的大楼并不算太高,只有八层二十七米,连华东区锦江分局的办公大楼都比这座建筑要气派得多,更别说是在繁华的首都了。
事异局总局就在这座看上去平平无奇的大楼里。
大楼前有一个宽阔的广场,上面停着各式各样的车,经过广场就来到了大门前,门两边贴着的当然不是铜黄鎏边的“特殊事件和异常事物处理局”这几个明目张胆的汉字。
而是“笔刀杂志社”这五个字。
握枪握刀的匹夫拿起了笔杆子,违和感不得不让人担忧起这间杂志社的未来。
这并非人格上的歧视或者世俗偏见,事实上,笔刀杂志社成立三十年来,只有两年是正盈利的,其它二十八个年份,它的利润全是负数。只不过没人在乎就是了,毕竟写文章只是掩人耳目的副业。
“我在这做主编做了两年……”史今滔站在大门前,颇有感慨:“花了很大的力气才把笔刀杂志社转亏为盈……然后我就被赶走了。”
“为什么?”路明非站在他的旁边。
“因为我违背了传统。”
“传统?”
“低调做事,绝不盈利的传统!”
“是不是觉得很奇怪?”史今滔看着路明非那张疑惑不解的脸,有点哭笑不得:“就好像篮球不小心落到了篮筐外的铁架子上,另一个人用球去砸,结果这个球也留在了上面,直到第三个第四个……然后性质就变了,所有人都在期待到底能装几个,第二十八个的时候,我把篮球砸了下来。”
于是打破“记录”的史今滔被赶到了水木大学,成为了一名历史系教授。
两人走进大门,一个开阔的前厅两边横着会客室和休息室,一块红木雕刻的招牌挂在直对大门的走廊,上面是龙飞凤舞的“用笔如用刀”五个大字,走廊的两边是会务办公室和人力资源部,打工人在里面埋头苦干,键盘敲得噼里啪啦响。
“编辑部在二三楼,四楼五楼是综合,运营等其它部门,六楼是藏书博物馆,巨大的落地窗澄澈如洗,站在那里能够眺望背后的惠通河,虽然有时候雾霾挺严重啥也看不见就是了,但大多时候抱有的期待不会落空,能亲眼目睹波光潋滟的春水天色是不错的享受……”
史今滔一边介绍一边走上电梯,电梯在走廊的尽头,旁边就是楼梯口。
“我们现在不上楼,要下去。”
他抱着隐约的期待按下了f2,地下二层。
很快,等待了不到半分钟,电梯门打开,史今滔先一步走出,路明非跟在后面。
地下二层是停车场,里面放着稀疏不多的轿车,两人从停车场的这头走到那头,横穿而过,来到另一扇紧闭的铁门前。
没有把手和钥匙孔,只是在门边画有一个哭脸图案的按钮。
史今滔认真擦了擦右手食指,用力一按,然后屏住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