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捷认为,湘军之强,强在水师。复兴会与湘军决战,取胜的关键在于水师。
为了打败湘军水师,右二军应该坚决执行诱敌深入的计策,把湘军水师引向湖口、鄱阳湖。
为此,右二军不惜牺牲了“福兴号”巨舰。之后,右二军便撤出九江江面,在梅家洲建立临时泊地。
湘军水陆并举进攻梅家洲,摧毁了太平军用于防守湖口咽喉的大木簰,从此得以出入鄱阳湖。
右二军全部撤往姑塘水师基地。
湘军水师成功控制长江。
但是,右二军从未放弃抵抗,不断采用水上游击、“惊营”战术袭扰湘军水师。
湘军水师昼夜不得安息,想抓住右二军决战,右二军又像泥鳅一样,怎么抓也抓不到。
水上游击战术,前文已经著述。本章着重讲一个“惊营”战术。
何谓“惊营”?惊营又称“炸营”、“营啸”,是个极其特殊的军事用语。
惊营是指部队夜晚宿营时,在没有接到任何指令的情况下,全体官兵盲目紧急集合的一种反常行动。
打仗是一件非常凶险的事,官兵们在战场上朝不保夕,整天提心吊胆,精神高度紧张,很多人都处在精神崩溃的边缘。
这时候,只要有一点风吹草动,就会引爆军营里歇斯底里的气氛。甚至,官兵会六亲不认,自相残杀。
在古代,士兵普遍迷信,惊营现象时有发生。为弹压官兵,华夏传统便有“十七条禁律五十四斩”,动不动就要杀头镇压乱军。
在当时的太平军、湘军中,时不时便有惊营的传闻。
例如,1853年6月太平军北伐军援军路过**,夜宿失火,触发惊营,死伤无数。诸军都伤亡散失,唯独林绍璋全军而还。
东王杨秀清以为林绍璋有大才,对其大加重用,让他统帅两万兵马围攻湘潭。林绍璋在湘潭大败,湘军一战成名。
近现代史上,最后一次大规模的惊营,发生在淮海战役中。国民党陆军中将孙元良率16兵团从陈官庄突围,撤退到萧县宿营。
孙元良在黄埔生中被戏称为“飞将军”,因他多次临阵脱逃。16兵团一夜狂奔,自认为已远离战场,数万人同时倒下酣睡,连岗哨都没布置。
当晚,一支解放军小队夜袭16兵团。该兵团官兵被围多日,长时间紧张兮兮,骤然放松,又骤然被袭,官兵顿时崩溃。全军惊叫而起,甚至自相残杀,几万人的大军就此溃散。
“惊营”危害甚大,但用得好,也不失为一种好的战术。
太平军大将罗大纲就擅长使用惊营战术。永安之战时,罗大纲陈兵永安城下。
当时,太平军刚起义没多久,从未攻陷过清朝的城池。罗大纲拨出几十匹快马,在马尾上绑上铃铛、石块和枝条,让马队绕城奔跑,日夜不息。
战马所经之处,叮冬作响,尘埃蔽天,似乎随时就要强攻永安县城。守城清军高度戒备,丝毫不敢懈怠,疲劳不堪。
如此数日。突然间,太平军又偃旗息鼓,声息全无,营地一片沉寂。守城清军疲惫劳困,个个昏昏欲睡。
罗大纲指挥太平军猛攻永安城东门,把守城清军调至东门。又派出奇兵奇袭西门,顺利打下永安。太平天国永安建制,分封首义五王,便发生在永安城。
吴捷从罗大纲处学得了惊营战术,将它用在袭扰湘军水师上,搞得湘军水师昼夜不得安宁。
1月29日,湘军水师摧毁太平军设在湖口咽喉的木簰,打通了进入鄱阳湖的水道。
但李孟群、彭玉麟等水师大将深知右二军的厉害,并不敢冒险进入鄱阳湖。水师偶尔有三版战船闯入鄱阳湖,也是随进随出,并不在内湖长时间逗留。湘军战船中的长龙、快蟹更是谨慎小心,从不擅入鄱阳湖。
石达开不顾吴捷强烈反对,于30日以沉船阻塞湖口航道,只在西岸靠近梅家洲拦湖嘴的地方留了处两百米宽的缺口,供太平军战船出入。
平时,罗大纲手下的水营严加封锁航道缺口,以篾缆拦阻江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