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五年级,对于王尘的专业来讲,基本上已没有了专业课程,考研的同学,每天起早贪黑的做着考前复习,找工作的同学,开始了不同公司的面试与实习。
先拿考研的人来说,当时每个学院,每个专业都留有针对本学院跟本专业的保研名额,这两个名额的要求很松,只要大学的时候没有挂过科,专业课成绩中等就符合条件,如果报名的人多,择优录取。东吴大学,作为一个国内排名相对靠前的211学校,按说这些名额是弥足珍贵的,而令人费解的是,十几个准备考研的人,却没有一个人报名,大家似乎都有着更高的目标,而这些目标,在当时来看,是有些好高骛远,不切实际的。
以至于当时的院长打电话找到还是毕业班班长的王尘,让在班里做做动员,院长跟王尘说道:“你与大家讲,如果这名额没人报,就便宜外校的人了,机会很难得,请大家珍惜”。
哪怕后来王尘在班级里再三动员,最后也仅有一个人报了名,且顺利保研。
然而,后来研究生考试结束后的结果,才让人觉得,当时大家没有主动保研,确实是因为这个班级的牛人太多了。
十几个参与考研的人,除了王尘宿舍老三考甲骨文没有通过以外,其它全部被国内外的名校录取,清华,北大,浙大,天大,南大,东南,重大以及国外的其他一些高校,这个结果也不得不让人佩服了。
与他们不同,王尘有着自己明确的职业规划。
首先,从他的心底判定,考研的人是一些智商高、情商低、有智力、没能力,只想通过考研来躲避就业社会压力的人,所以,无论如何,王尘是不打算考研的。
其次,对于就业,王尘也有清晰的打算,他不想进入设计院成为一个画图匠,而是想着进入人情世故更复杂,没有特别强的专业要求的地产单位。后来想想,王尘的这个想法只对了一半,人情世故固然复杂,专业能力要求还是很强的。
多年的社会工作经验以后,王尘知道,从来没有哪个行业,哪个部门是没有强专业,强能力而可以混的风生水起的。地产圈有个相互的鄙视链,设计鄙视工程大老粗,工程鄙视设计只会纸上谈兵,成本鄙视营销只会说嘴,营销鄙视成本啥也不懂……等等等等吧,没有躬身入局的人,都在相互鄙视着。
在这里,要说下,有时候,你可能觉得别人的工作很轻松,很容易,没有什么专业要求,接触的人多了,就会了解到,那只是你了解的表面现象,你之所以觉得别人容易,是因为你没有了解深入,细致,是因为你对于别人那一行,压根就不专业。所以,随着年龄的增长,王尘也慢慢的由锋芒毕露变的谦逊了起来。
所以,当你鄙视一个人不行的时候,当你觉得别人能力不够的时候,你只需要做一件事,就是问问自己,你在他的位子上,会不会比他做的更好,如果你不能,那么最好是先管住自己的嘴,否则的话,以己之短,攻他人之长,下不来台的,只能是自己。
有了目标之后,自然而然的便是开始找工作,找实习单位。
一直以来,王尘认为自己都是幸运的。
2012年的5月份,世界五百强的中食集团到校内来招聘实习生,王尘简历投了一下,经过了简单的一轮hr面试之后,就进了后来的专业面试。也可能是因为仅仅招的是个实习岗位,所以面试的要求并不是很高,后来进行二轮面试的时候,有六七个人,在这里,王尘遇到了后来在自己职业生涯中,帮助颇多的师傅、好友、大哥,也是他职业生涯中的第一个贵人,我们暂时称他为张玦。
张玦的关键词是热情、仗义、努力,但是掺杂的一点点的软弱,也就是说,在应该反抗的时候,会选择服从,这个性格,在有的时候可能是优点,但是在人吃人的地产圈里,更多的时候,却是被人欺负了。
在后面的十年里,王尘与张玦保持着一个亦师亦友亦兄的关系,到现在依然如是。
当时面试的过程,王尘已记不太清了,只是结果却很明白,便是录取了他一个人。不过,当时面试的场景,张玦却是每每聚会的时候,都会拿来调侃道:“当时,问所有人员,自己的职业规划是什么,其他人答的基本一致,都是好好工作,能够在这家单位长时间的呆下去。只有王尘说是,先干五年,五年后把公司炒掉,去创业,多么傻缺的回答,也只有这个当时锋芒毕露的毛头小子回答的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