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千五百六十六章 苦水沟第一天团诞生了!(下)(1 / 2)

“本剧组今天正式成立。”《云水谣》剧组官微宣布,“取这个名字,不是为了唯美,而是为了传神。此地苦寒,少云缺水,此乃一也;脱贫致富,八方支援,此乃二也;之于全国,密不可分,大河涨水,小河水满,此互文对应也。大家看剧照。”

一张照片令影坛尤其那些混日子的娱乐公司的心彻底的凉了。

一张照片里头几十个人,剧组道:“苦水沟第一天团,他们自己取的名字哈。大家看到底匹不匹配这个牛哄哄的名字。”

那能不匹配吗?你看那几十个人……

不是!

你看那几十个形象你能跟那些光鲜亮丽的演员联想到一起?

咋?

也没咋,就是形象太逼真了而已嘛。

大美女赵玉穿着花棉袄,头上包着一个二十年前农村最多的红头巾,就是那种看着像那些网红故意土的时候用的那种头巾,四四方方外面还有一圈“流苏”。

她双颊红红的,双手揣在袖筒中,眯着眼睛冲镜头露出一个憨憨的笑容,可那笑容里包含着太多的风沙悲苦了,以至于观众一看到那张脸就忍不住想哭。

但她的衣服是干净的,虽然上头有各种花色的布丁,但就是清洗的干干净净。

“那不是新衣服,那是洗了不知几百遍的旧衣服,就是很干净。”有观众留言,“不是说缺水吗?怎么衣服还那么干净?”

当地县衙官微说:“可能大家不知道还有一种洗衣服的方法叫沙洗。”

什么?

沙子还能用来洗衣服吗?闻所未闻的全新洗衣方式啊。

然后观众看到张老师的形象。

没法说。

张老师五十多岁了,但屏幕上演的经常都是比较骚包的中年大叔。

可剧组里的他穿着一身脏兮兮的中山装,头上的帽子不知道咋能褪色成那样,脸上黑黢黢的,外头蒙着一层土,嘴里叼着一根草,还是当地的干草,揣着袖筒斜着眼睛,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一副“吊样”。

“这剧追定了,你们看张老师的牙齿。”有网友提醒。

放大照片看,那牙齿黄黄的连一点光泽都没有。

这就是一三十年前村里中年男人的形象,至少是苦寒之地的农村中年男人的形象。

然后就是……

不!

震撼最大的是郑英雄,这家伙简直就是小一号的张老师啊。

黄板牙,黑脸颊,嘴里叼着一个旱烟袋,头发都板结了,靠着一个倒塌的土墙在抖腿呢,一副十足欠打的样子。

“这能是郑英雄?卧槽,你们别吓我。”刘绪峰吓得扔下剧本儿冲出来质疑。

《云水谣》:“他还真是郑英雄,在戈壁中流浪了二十多天的郑英雄。”

刘绪峰:“你们等一下我视频个看看。”

连他都不相信那是郑英雄更遑论观众。

接着看照片,郑英雄旁边是富大龙,穿着老棉袄,不知跟谁说啥呢,半边脸吊起来,半边脸垮下来了。

……

“只能说,就凭这些形象那就是神仙阵容。”国子监也看不下去了。

这他娘的太降维打击别的剧组了吧?

可这才哪到哪,你接着看其他演员先。

王传君梳着中缝头穿着那个年代的西装,拿着一块大哥大,手里还掐着一摞表单,放大看上头全都是真名,后面写着各种数据。

最传神的是他眼镜片上的灰尘,那不是敷衍上去而是真正被扬起的沙尘逐层掩盖上的。

眼镜片上面,一双翻起的眼睛盯着面前的人或群体。

在他脸旁边有一盏小煤油灯。

这造型加道具给出的感觉太那个年代了。

这些人之外,向美媛的公务人员,脸没有那么白,但明显能感觉到那是凉州最苦寒的地方的小县城工作人员在那个年代共有的肤色。

用当下流行话来讲吧,叫做“黄里透着白,红里透着黑,蓝汪汪的,绿了吧唧,粉嘟嘟的透着那个美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