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85 连百家一起算计(1 / 2)

盛世华唐 见月明 1633 字 2022-11-22

<sript><sript>

根据考古资料显示,华夏文明的发展史也同样是一部战争史,伴随着无数的铁与血。

但陈景恪必然不能按照真实历史写这本书,因为四方蛮夷的祖先都是被华夏文明打败的古文明后人。

如果真这么写,那双方就是世仇,还怎么大融合?所以他编写的华夏文明杜撰了许多历史。

比如,百越、俚僚人、六诏等等也都是华夏后裔,&bsp&bsp他们的先祖是从中原迁徙到南方的。

你说需要史料证据?可以啊,黄帝打败蚩尤,蚩尤就带着余部来了南方。

后来唐尧的儿子丹朱和虞舜争夺帝位输了,也带着自己的族人逃到了南方。

大禹治水的时候也来过南方,一部分河工留在当地镇守江河……

商代夏的时候,很多夏朝子民逃难到南方……周灭商的时候同样有很多商人逃过来。

逃难到南方的华夏后裔渐渐壮大,建立了自己的势力,&bsp&bsp就有了越国、吴国等国家。

楚国就是落魄的中原贵族和南方华夏后裔一起组建的。

而且这些古人不光往南方逃,&bsp&bsp还往东方、西方、北方逃……比如箕子就去辽东建立了朝鲜国。

箕子朝鲜分裂成了高句丽、新罗、百济等国,所以辽东以及更北部的契丹、靺鞨等部,都是箕子的后人。

还有一些商人逃到了更北方,从此失去了联系。

这里就是为将来登陆美洲做准备,印第安人就是商人后裔。

包括史书上鼎鼎有名的山戎、猃狁、荤粥、匈奴等等都是华夏后裔,这可不是他胡诌,而是司马迁说的。

史记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维。唐虞以上有山戎、猃狁、荤粥,居于北蛮,随畜牧而转移。

谁要是反对就去找司马迁争辩,别找我。

东方是大海,但有海岛啊。

先秦时期就有华夏先民为躲避战乱乘船出海,去了倭奴诸岛生活。

秦朝时期,徐福带着三千对童男童女以及诸多将士们一起出海,&bsp&bsp也是去了倭奴诸岛。

倭奴岛自古以来就是我华夏领土,&bsp&bsp上面的人也都是我华夏的后裔。

西方也是一样,&bsp&bsp西域三十六国什么的,&bsp&bsp都是逃过去的华夏后裔,和当地土人联姻繁衍而来。

反正这本书的核心思想就一个意思文明兴起于华夏,所有的异族其实都是华夏炎黄的分支。

既然原本就是一家人,现在重归一处不是很正常吗?

这里面当然有许多漏洞,可那又怎么样?你能证明这本书是假的吗?而且只要百姓愿意相信就可以了。

等到千年以后考古学发展起来,可以用科学手段证实这本书是杜撰的,也已经没啥用了。

民族融合早已经完成,难道还能再人为分开不成?

但他没有天真到认为,所有人都会支持他提出的大概念。肯定会有人反对,他都已经猜到了反对最激烈的会是谁。

士族。

一个很简单的问题,现代人和古人谁更在乎伦理道德?答案是现代人,因为懂得越多的人就越重视伦理道德。

那么同样是古人,士族和普通人谁更在乎伦理道德?

答案是士族。

百姓没有读过书,他们根本就不懂这些大道理。也不在乎什么汉人什么蛮夷的身份,他们只在乎谁能让他们吃饱。

真正心中抱有成见的是读书人,书读的越多的人心中的成见就越深,也就越难以接受新思想。

尤其是对于士族来说,这更关系着他们的切身利益。

他们掌握着学问的解读权,&bsp&bsp永远站在伦理道德的制高点,&bsp&bsp谁动摇了这一点,&bsp&bsp就是动摇了他们的根据。

陈景恪提出华夏文明的概念没有问题,可他把四方蛮夷都变成华夏后裔,这一点是必然不会被士族接受。

这简直就是在要他们的命,必然会遭到他们的反对。

但他并不惧怕士族反对,因为以李世民为首的关陇军贵,和大多数靠军功崛起的人,都会支持他。

而民族融合,也确实是历史的大趋势。

……

他提出华夏文明这个概念,可不仅仅是为了民族大融合,这只是第一层作用。

还有一个目的是为了后续对文化进行改造。

华夏文明能屹立不倒的一个原因,就是它始终在不停的自我革新,每一个时期都会有学派诞生。

这些学派把自己的精华输送给华夏文明,然后就退居幕后成为历史的一部分,而华夏文明就带着这些精华继续前进。

就以诸子百家为例,它们大多都消失了,只留下一段辉煌的传说。

但他们的思想并没有消失,而是融入了华夏文明,助力华夏文明走的更远。

秦朝完成了地理上的大一统,汉朝则借助儒家完成了思想上的大一统。

在这个时候,儒家已经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

它应该和其它百家思想一样,留下自己的精华退居二线,把老大哥这个位置让给更合适的学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