硝法制冰,其实在很早之前古人就发现了这种制冰的方法,只是古人不了解其中的科学道理,把这种制冰的方法当做了一种奇门异术,或者只当做是变戏法儿。
这种方法也一直停留在少数术士和方士的小圈子里,很少被民间拿来使用。直到北宋,或者说北宋前的五代时候,才被有心人用在了食物的制作上,用来做买卖。
城内那些比较出名的冰饮子老店,大多应该是知道这样的方法的,他们严格地遵守着行规,也没有把这种方法外泄出来,所以他们的生意才做得好。
而老百姓们,是没有在夏天获取冰块的途径的。
不过自古以来,历朝历代,官府也都有在夏季向宫廷、贵族和官员供应冰块的传统,叫做“颁冰”,这一点远在春秋时期的《诗经》中便出现了最早的记载。
到了北宋,除了官府建立冰窖,在冬季从附近的江河湖泊里采冰收集起来预备夏季使用之外,由于北宋商业发达,财富积聚众多,出现了很多达官贵人和富人在自家建立的“府第冰井”。
另外还有用于商业用途的“商用冰窖”,说的就是商人为了牟利而设立的冰窖。
官府的冰窖供给宫廷和官府使用,规模是最大的;商用冰窖次之,一般沿河或沿湖而建,夏季里向民间和商户出售冰块以获利;府第冰窖只供应自家使用,规模较小,有时就是一口藏冰的深井而已。
只不过除了官府的冰窖在采冰时相对严格控制采集冰块的质量以外,商用和私人的冰窖在采冰和藏冰的时候控制的都不怎么严格。
往往用这种野外的江河湖水封冻后的冰块制作出来的冰饮子,食用了之后容易产生腹泻等不良的后果。
杨怀仁发明的冰棍儿,比起冰饮子来,优点还是很明显的。
首先就是制作方法上的优势,相似的制作方法,城内冰饮子店里大都做成了冷饮,而冰棍儿这种形式就显得独树一帜了。
其次,味道的控制上,杨怀仁可以完全不去考虑传统的问题,他可以根据他的经历和厨艺上的优势,让冰棍儿可以拥有更多的口味。
最后,那就是销售优势和价格优势。
这一年里随园可谓名声大噪,不光东京城里,凡是来到京城的士子,还有商人们,进了京城,总是要去随园尝尝那些新式的菜式的,不然感觉上仿佛没来过京城一般。
那十三家同随园协议结成连锁同盟的酒楼,也都会享誉大宋的著名酒楼,这样的声势,可不是那些独门独户的冰饮子店可以比拟的。
在最后的价格上,杨怀仁如今已经不差钱了,原本他也没打算靠卖冰棍儿赚钱积累财富,完全可以把利润空间压缩一下,让冰棍儿的价格更加亲民,只要给那些连锁的酒楼留出部分利润空间就可以了。
酷暑即将来临,等制作冰棍儿的整套工艺成熟之后,在工地上顶着酷暑干活的匠人们可以享受到这样夏季福利,而城内的百姓们也可以吃上廉价却高质量的降温解暑的冰棍儿。
杨怀仁想想便乐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