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能明白杨昭的意思,也觉得自己的想法很大胆。
这几年来,杨昭的潜力如何,他们可以看到,也能判断,一起混下去不会吃亏,还能干一番大事,改变自己的人生。
等到他们离开帐篷,杨昭又简单地规划,回洛阳应该做的事情。
第二天早上。
杨昭集合自己的部下,还有关张二人,在公孙瓒的带领之下,回去蓟县。
离开管子城之前,杨昭让人回去良乡,传了两个消息。
第一个消息,是给刘备的,告诉刘备如果在良乡待不住,直接去蓟县见他们,反正叛乱被平息,良乡的防守交给田畴即可。
以刘备喜欢出风头,渴望功劳的个性,一定会去蓟县见孔融,还有他的师兄公孙瓒。
第二个消息,是给田畴的。
杨昭告诉田畴,先在良乡待下去。
他会帮田畴请功,担任良乡的县令,先留在良乡,以后对他大有用处,如果田畴不愿意留下也可以,另外再安排。
但是无论愿不愿意,田畴也要把制盐的那些东西,部烧毁,再帮他告诉甄俨,暂时不会制盐,至于以后卖不卖盐,以后再说。
目送着传信的人,离开管子城去良乡,杨昭就跟上公孙瓒赶路,但是有一种预感,这次离开,可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会再回生活了那么久的良乡。
那是他穿越之后,待过时间最长的地方。
跟随在公孙瓒身边,走了大概五天,他们终于来到蓟县。
蓟县是幽州的治所。
幽州刺史孔融,就在这里办公。
普通士兵只能在城外的军营驻扎,杨昭安排好了营地的事情,就和公孙瓒进城见孔融。
关于杨昭的事情,以及平定乱贼所做的一切,早就有人送回蓟县给孔融,他们刚走进刺史府,就看到孔融已经在等待了。
“见过刺史!”
杨昭和公孙瓒他们,齐声说道。
再作揖一礼。
“诸位不用多礼!”
孔融的目光一转,落在杨昭身上,笑道:“这位一定是杨明光,子干在书信里就把明光的事情都告诉我,此次能平乱,靠明光。”
杨昭客气道:“我只是做了,应该做的事情,能平乱逆贼,是部将士的功劳,非我一人。”
“说得好!”
孔融很欣赏,杨昭在这个时候,还能不居功,又道:“明光的事情,我已写成奏章,让人送去洛阳,再过段时间,等陛下的诏令下来,我们大概能一起回洛阳。”
“使君也要回洛阳?”
公孙瓒好奇地问。
孔融点头道:“张举和张纯造反,我未能提前察觉,导致公綦稠校尉战败,是我的失职,陛下已经决定,再调任大宗正刘虞为幽州刺史,我也要回洛阳,另外有任命,所幸有明光,否则我还有可能被问罪。”
杨昭记得,张举的叛乱后,刘虞再任幽州刺史。
至于孔融,应该是先回洛阳,然后被董卓弄去北海,为北海相。
这些还在原本的轨迹上,没有被杨昭改变太多,那么接下来的历史事件,还是可控的。
杨昭还能按照未来的事件,进行某些改变,控制自己的人生进程,走在想要的轨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