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
流水线生产法,让杨三尺心旌荡漾,久久难平。
杨三尺对于李秋,越发敬仰敬畏,像是看到真仙在世一样。
但李秋却生怕杨三尺理解不够透彻,把控不好流水线生产法,又是画图,又是讲解,不断强调着流水线生产法的关键。
“杨三尺,流水线生产最重要的,就是把控好每一个零件的尺寸精度,只有尺寸一致,才能够让不同人生产的零件,可以组合成织布机。”
“同时,这样的织布机,以后那个地方坏了,也可以直接更换零件,而不用整个重修。这对于大的织布工坊,十分重要。”
“所以,你要监督好生产质量和尺寸精度,一点都不能错,听到了吗?”
流水线的关键,就是标准化!
而标准化的关键,就是尺寸精度。
后世最厉害的工业母机——车床,最关键的数据也是加工精度。
精度最高的车床,可以生产出更多的机床,无尽复制,是亿万机械之母。
甚至一个国家,能够达到最高精度的车床,往往也就只要那么几个,每一个都是国宝重器!
由大见小,可知标准和精度,对机械加工到底多重要了。
李秋要建立的织布工坊,将是容纳数千数万人的大工厂,织布机的木质零件,一定会损坏不少。
统一尺寸标准,方便更换维修,也十分关键。
李秋一再强调这一点,也终于让杨三尺重视起来。
“精度标准”
杨三尺反复念叨这两个词,神色无比郑重,仿佛要将它们刻进心里。
“李公子,我知道了!”
“我一定会死死抓精度和标准,尽量做到最好,直至完美!”
李秋不知道,因为他这一番强调,让杨三尺形成了刻板甚至是强迫症般的惯性。
杨三尺成为机械制造局的局长之后,便将精度和标准当做最高使命,无尽苛求更精密,更标准的机械制造。
所有的工匠,都被杨三尺局长精益求精的要求,折磨得欲死欲仙。
但同样,这样严苛的标准,也让机械一局的产品,成为质量的代名词,得到无数百姓的追捧。
同样的东西,机械一局制造出来的,就是要比别人的好,比别人的耐用,而且经久不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