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九十五章 何人言中(1 / 2)

九州仙 大鱼鱼 1731 字 2022-11-01

百息时间转瞬即逝,宫女们很快就端着笔墨纸砚排着队离开了。

那些还没来得及落笔的大臣们也只能垂头丧气,嘴里低声抱怨两句。

而那些或是自信满满,或是犹豫再三地写下了答案的人则是一脸期待地看着那群宫女走进了宫殿背后的一处偏门。

从表情上来看,这群人似乎已经有些按捺不住想要知道答案的心了。

而大殿中央的巨鼎也终于有了新的动静。

其实这巨鼎之所以被这样层层封印,是因为一些特殊丹药在炼制的时候需要经历特殊的环境,或者是需要等特殊的时机。

炼丹师为了在这个过程中,为丹药的形成创造机会,或者是不出差错,便借助阵法或者是符篆将丹药封存起来。

比如一种名叫雷劫丹的六品丹药便需要被天雷劈中九次而不破碎。

故而炼丹师在炼制这个丹药的时候,就不得不每让丹药被雷劈一次,便将它封存起来,继续等待下一次天雷降临。

又比如一种名叫月华丹的七品丹药在形成的过程中需要经历整整七十九晚的满月月光照耀,只有照满了七十九个晚上,月华丹才能彻底形成,但凡少一天丹药都不会成型。

还有一种名叫自噬蛊丹的七品丹药,在它所用到的材料之中,就要有一只火山蛊,一只噬火虫。火山虫是一种只能够在火山中生活的弱小虫子,只要周围的环境温度不够高,它便会立即陷入沉睡,而噬火虫则是一种依赖吞噬高温物品以及吸收热量来保证自己存活的奇特蛊虫。

而这自噬蛊丹便是需要利用火山虫在死后产生的高温高压来激活噬火虫的生命,从而将丹炉里面的全部精华都吸收到体内进行提炼萃华,进而孕育出完整的丹药,这同样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由于这些丹药的炼制过程十分漫长,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意外,这也就导致了许多炼丹师或是中途自己放弃了炼制,或是因为某些原因不得不停止炼制。

于是一些被以前的炼丹师遗留在世上,却还继续在炼制的丹炉被后人发掘出来,有的运气好的人便能够得到一炉顶级丹药,一夜暴富,从此平步青云,而运气差的人也能够得到一些炼丹师遗留的资源。

至于被周皇搬上大殿的这一炉丹药,看样子封存的如此完美,想来里面的丹药也应该还是完整的。

随着玄黄护法缓缓抬起手,一股金色的光芒瞬间闪烁而出,令在座的一众大臣都是不由自主地抬起袍袖遮住视线,以免眼睛被闪到。

而少数有修为在身的大臣们则是目不转睛地盯着鼎口,想要仔细看看这鼎中丹药究竟是什么。

再看玄黄护法二人依旧稳稳当当地站在巨鼎边上,哪怕耀眼夺目的光芒就照耀在他们身旁,他们的眼睛也都是眨也不眨一下的。

“嗯?!这是……”陈东忍不住站起了身呆呆地看向巨鼎。

随着光芒逐渐黯淡下来,一丝若有若无的香气开始自巨鼎之中扩散开来。

燕默闻到这股味道之后,眉头也是一扬,神色复杂了起来。他能感觉到自己在闻了一点这香味之后,体内的内力明显有些沸腾起来,而且自己的肉身也似乎强大了一点。

“这是能够提升肉身之力的丹药?!”燕默的呼吸不由加重了几分,能够提升肉身之力的丹药不管是几品,在市场之上都是极为罕见的事物

不仅是因为九州丹药之中,提升肉身之力的丹药种类本来就很少,而且也是因为大多数这样的丹药所需要的材料都是妖族的肉身,如今九州的妖族大多都是抱团取暖,蜷缩在扬州东海的伸深处,以及兖州长白山的密林。

在外闲荡的妖族可谓是少之又少,一般被发现了踪迹的妖族几乎不用几天就会有武者将他们清理干净。故而如今要想获得妖族的肉身可谓是格外的困难。

故而哪怕是一些富家子弟贴出了重金求买提升肉身之力的丹药,许多炼丹师们也是苦于没有获取妖族肉身的途径只能忍痛放弃这些买卖,

随着玄黄护法的手越抬越高,鼎盖也越来越高,鼎中发出的光芒逐渐黯淡,最后彻底消散,露出巨鼎里面的情景。

不过由于视角原因,只有离巨鼎近的人们才能看到巨鼎。

玄黄护法二人几乎同时探出头,看向巨鼎内部。

下一刻,在场的大臣们都见到了一头青黄色烟雾组成的奇特生物。

一名坐在郭楠这边的老臣当即瞪大了眼睛,手指颤颤巍巍地指着巨鼎之中浮出来这团烟雾组成的生物,说道,“这……这不是夔牛吗?”

另一名老臣接着说道,“状如牛,苍身而无角,一足,出入水则必有风雨,其光如日月,其声如雷,其名曰夔!这便是龙的九子之子,夔牛。如此看来,这鼎中之丹便是早已经在世上消失很久的七品丹药——夔牛丹!”

“这是夔牛丹啊!如此冷门的丹药,谁能够猜得到啊!”

“是啊是啊,想当初上一次在世上看到夔牛丹,便是那夔牛丹问世的时候,是人妖大战的时候,一位强大的武者屠杀了十头五品妖兽蛮荒牛,并将它们的肉身交给了当时的一位出名的炼丹宗师,这位炼丹宗师将蛮荒牛肉身当中的夔牛精血经过七七四十九天的提炼,全部提取并融合成了一粒七品丹药,命名为夔牛丹!”

“据说当时这粒丹药被这位炼丹宗师献给了孟皇,用以奖励军中有大功劳者,似乎后来孟皇把它赐给了谁来着,我都不记得了……”

“我记得好像是姜皇吧!当时姜皇还只有五品修为,服下这夔牛丹以后,修为便骤然爆发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