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庶认为,曹爽作为曹魏宗族将领,虽然说他的能力一般吧,但作为曹氏宗族,又有托孤大臣的身份,掌权基础天然比司马懿这个外臣要牢靠一些,如果司马懿要争权夺利的话,曹爽未必没有反戈一击的能力。
到了那个时候,曹魏必定陷入到两位辅政大臣的内乱之中,人心混乱介时北伐,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徐庶毕竟是按照这个时代常规的眼光来看待事务发展的,他可没有开天眼,也不会知道曹爽到底能拉胯到什么程度。
而开了天眼的那位呢其实也觉得,再等上几年也不是什么问题。
张溪很清楚的知道,曹叡的死,就是曹魏衰亡的转折点。
但这个时空,曹叡死早了现在的曹芳,才四岁左右,比历史上继位的时间还要更早。
说真的,张溪是真的没懂,曹叡死早了,为什么还能是曹芳继位,而不是曹宇或者其他已经成年的曹氏宗族成员。
曹叡这么精明的一代帝王,怎么会让如今已经势力萎缩到只剩下河北地区的曹魏,陷入到这么一个主少国疑的境地。
这时候,对曹魏来说,最重要的就是稳定反正你曹叡也没儿子,让谁继位不是继位,为什么偏要找一个才几岁大的孩子继位?!
找个成年的堂弟之类的,他不行么?!
张溪确实看不懂,但是吧,曹芳继位确实是事实,曹魏现在,确实是主少国疑。
但是呢,也正是因为这个主少国疑,导致曹魏的政权是掌握在宗室代表曹爽的手里,司马懿短时间内也无法去夺权。
毕竟,这个时候,心向曹魏的大臣还是占据大多数的,如果司马懿这个时候跟曹爽去争权的话,势必会引起那些心向曹魏的大臣的警惕和抵制你一介外臣,在天子年幼的时候,试图掌控朝廷争权,是想干什么?!
当第二个董卓么?!
因此,这个时候,司马懿闭门不出,张溪倒是能理解为什么他在等,等曹爽作死作到曹魏的那些忠臣们都受不了曹爽了,这样司马懿再出手夺权,就不是争权夺利,而是“拨乱反正”了。
历史上的司马懿,不就是那么干的,连蒋济这样的人都能支持司马懿,可见曹爽已经到了何等天怒人怨的地步。
所以啊,按照张溪的想法,其实也不是不能继续等等,等到曹爽做大死,引发了曹魏内部叛乱哪怕最后还是司马懿赢了,但曹魏的人心,恐怕就拿不回来了。
到了那个时候北伐,确实能跟徐庶预判的那样,事半功倍。
只是吧
“元直之谋,老夫亦知,只是需得等到何时?!”
“太祖高皇帝七年而定天下,世祖光武帝十三年重复河山自先帝入蜀称帝以来,如今已一十五年矣。”
“老夫今年五十有七,元直,士元皆年长于我,元长年岁最小,如今也已四十有七矣诸君与老夫,又有几年可等?!”
“今岁不伐,明岁不讨,岁岁不征将来到地下面见先帝,当如何复之,还请诸君教我!!!”
嘛,死鱼头做人不讲究啊。
道理说不过,开始上感情攻势了
但,这套吧,对别人也许无效,但对现场的这几个人,还真的特别有效。
不管是徐庶,庞统,张溪,还是后加入的李严,或多或少的,都是受到刘备简拔重用的。
按照这个时代的价值观,这份知遇之恩,是必须要报的。
而现在最主要的问题,还真的不是大汉有没有能力征讨曹魏的问题,而是这帮玩意儿各怀私心,不想立刻征讨曹魏的问题。
所以啊,当诸葛亮拿出感情攻势,用刘备说事儿了徐庶,庞统,李严三人,都面露惭色,不再言语了。
而这个北伐的问题,基本上也就被诸葛亮再次拿捏了。
只是,打不打的问题解决了,怎么打的问题,就得提上日程了这个,大家心里都没有底。
毕竟,之前是真的没人想打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