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七十八章 要将与调兵(1 / 2)

(),

赵云一直是一个低调谦和,受人尊敬的人。

从军征战四十余年,赵云从来没有计较过名位得失,也始终是把国事百姓放在第一位,最重要的是赵云可不是刘琰那种吉祥物,他的功劳是极大的。

这个时空,因为张溪的乱入,赵云没了单骑救主的功劳,但长坂坡七进七出,仅靠百余游骑兵击退数千虎豹骑,这战绩,可比单骑救主的功劳更加耀眼。

起码曹纯和曹休是不愿意在战场再遇到赵云这样“开挂”的将军的。

而之后,领兵平定桂阳郡,带兵入川平定江阳,犍为二郡,合围成都,汉中之战空营列阵,吓退曹操,北伐之战数次身先士卒,独当一面可谓战功赫赫。

可这样的将军,却在迟暮之年,发出了这样的感慨在场所有人,心里都不太好受。

尤其是张溪五虎上将,在张溪的心里,是有滤镜加成的。

但诸葛亮不想带上赵云的想法,张溪倒是也能理解如今大汉人才济济,还真的没必要让这位辛苦征战了半辈子的老将军继续为国征战。

他已经够辛苦了,也该安享晚年。

再加上,关羽,张飞两员大将,都是“高龄”逝于战场,大家不希望赵云出意外的心情,都是一致的。

张溪也同样不希望赵云出意外,但赵云现在这种“英雄落幕”的感慨,张溪又受不了。

因此,张溪想了一下,开口对赵云说道,“老将军莫要如此将军二子,皆已成年,正是建功立业,继承将军衣钵之时。溪厚颜,襄请将军二子以为助力,不知将军可愿否?!”

老一辈的人嘛,对下一代肯定是寄予希望的,如果能让赵统和赵广两人继承赵云的衣钵,为大汉继续征战沙场,为国效力也许老将军的伤感,能减轻一些。

可赵云一听张溪的话,却犹豫了一下。

“二子不成器还请元长多多照顾提携了。”赵云说道。

其实赵云的本意,并不是想让自己的两个儿子就这么上战场去的。

至少在赵云看来,自己的两个儿子的战阵经验和水平都差的远呢,连关平,关兴的水平都达不到,要是放在自己的军中,当一个校尉老赵都嫌弃他们,哪敢放他们出去单独领兵。

可,现在的场景,再加上刚刚伤感的心情,让赵云多少也有些触动了。

赵云不是那种自傲的人,他很低调,但也很务实。

自己确实是老了。

也许不到上不了战场的时候,自己的经验依然还能帮到大汉可自己确实无法跟年轻的时候相比,甚至于跟七年前的自己,也无法相比了。

七年前,赵云还能在潼关带领凉州骑兵厮杀,但现在身体确实差了很多。

也许,是该培养自己的儿子接班的时候了。

自己那俩儿子水平确实不行,年纪又轻赵统,赵广两人,是赵云在刘备攻取荆南四郡后所生,现在一个二十四岁,一个才二十一岁,比起关,张两家的二代,确实要年轻十岁左右。

因为资质和阅历都不行,因此赵云一直不敢放手但如果是放到张溪的军中,赵云想了想,觉得也不是不行。

一方面,张溪用兵极为谨慎,那他自然不会贸然让自己的两个儿子担当大任,这样也就省的自己的两个儿子能力太差,导致国事败坏。

另一方面,张溪这个人看人和调教属下的本事还是很不错的,但凡跟过张溪的人,不管是曾经默默无闻还是已经名动一方的人,都能有所提高。

说不定自己教不会自己的两个儿子,是自己教人的水平不行,如果经过张溪的调教,两个儿子能有长进,那不管是对大汉还是对赵家,都是一件好事。

儿子如果能有出息,能继承自己的家业和爵位,那么其实急流勇退,对赵云来说,也不是不能接受的结果。

因此,赵云选择了答应张溪,把自己的两个儿子交给张溪调教。

然后赵云就跟诸葛亮告退了。

他知道这次诸葛亮召集这么多人,是要商议北伐的,他选这个时候来找诸葛亮,本意是来求战的。

现在自己虽然没有能够求战成功,但至少儿子的前途有了着落再加上诸葛亮给自己带的那顶高帽子赵云又不能摘,守卫天子的责任,也是他必须要接的。

既然这样,就不要耽误这些人商议北伐大事了。

众人一同先把老将军送出门外,然后,再回到正厅,继续议事。

赵云的这次到来,只能算是小插曲,等到大家都重新调整好心态,诸葛亮开始正式主持这次战略军议。

“此番北伐目的,确为攻取河洛和兖州,只是兵力,并不需四十万之巨。亮以为,二十五万至三十万人足以正方,尚书省负责后勤整备,如此多的军力出征,尚书省需多少时日能备齐粮草军械?!”

四十万的兵力要求,是诸葛亮,庞统,李严三人一起商量好了设的局,目的就是要让益州本土世家们大出血支持北伐徐邈那边是属于误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