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么你们要是从一开始就说这个话,那今天的私宴,你们三个人也都有份。
偏偏是在自身利益得到满足后,你们才想起来这事儿对大汉的坏处也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没办法,这就是这时代的世家子弟的通病。
世家之内,不乏那些为国为民的人,有些人的品德,忠诚,也是不容置疑的但可惜,这些都要排在“家”的后面。
这年代,一向都是“先家后国”,很少有人能做到“先国后家”的。
虽然内心感叹,但诸葛亮还是得认真回答这个问题。
“孝直,士元之言,我亦知之。”诸葛亮微微一笑,说道,“国家法度,当唯严谨,元长所提三省六部制,本就为分权以制权臣,恩出于上者,方得长治久安。”
“既如此,孔明有何高见?!”法正奇怪的问道。
诸葛亮继续说道,“此事,我亦有些想法,想与诸公相议。陛下所为者,不过嗣君年幼,缺乏治国经验,故此复设丞相,令亮辅之以度难关陛下本无久设丞相之意,亮亦无贪图权位之心。只需在兴复汉室后,亮辞去丞相一职,令嗣君不再设丞相,恢复三省六部职能便可!!”
对于这点,在场诸人倒是不奇怪,诸葛亮的人品大家还是信得过的,他敢这么说,大家也都相信。
但
“仓促以成事,事成则废,来回往复,于朝政何益?!”张溪忍不住的反问道。
那意思吧,你诸葛亮不贪恋权位,我们相信,但在你辅助天子期间,一人总摄朝中事务,骤然撤销丞相,整个行政系统推到重来,也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啊。
张溪其实一直以来,对复设丞相一事的最大反对点,就是这个。
要知道,这个时代的丞相,是拥有开府治事的权利的,而刘备既然选择让诸葛亮出任丞相,还托付以后事,那肯定会给诸葛亮这个权利。
开府治事,就是独立于朝廷之外,组建一套属于丞相府的管理班底,跟朝廷的行政体系形成内外朝。
比如曹操,当年就是用了这个权利,组建了属于自己的班底,最后逐渐替代了真正的大汉朝廷,掌握了朝中实权。
在当时的大汉朝廷里,魏王府的官员,不一定全是朝廷的官员,但朝廷的官员,一定在魏王府多领一份薪水这才有了后来曹丕篡汉自立的底气。
而历史上的诸葛亮,也没有免俗,他虽然是一片公心,但也是同样做到了“宫中府中,俱为一体”,朝廷和丞相府的职能,近乎融为一体了。
是,大家相信,你诸葛亮不会是曹操,一颗忠心日月可鉴但如果你开府治事的话,两套行政班底肯定会存在权利重叠,交叉缠绕的情况。
你诸葛亮说的是轻松,到了兴复汉室的时候你就辞职你是一走了事,可朝中群臣和你府中的那些管理官吏,却很有可能因职责不明,互相推诿攻击,对朝政又有什么好处呢?!
朝廷之事,真不能因人设事,必须要遵循制度,不能朝令夕改。
诸葛亮点点头,认可了张溪的反问,但同样也说道,“朝政运转,自有规律,三省六部乃是正理,亮纵然成为丞相,总摄朝政,亦不会夺三生六部之权,有司还需各行其职,不得懈怠。至于嗣君,来日亮也会上奏天子,请天子为嗣君择良师益友,以天子英明,嗣君聪慧,亮以为,无需太久,亮便可还政于嗣君,如此,复设丞相,不过数年临制而已,当不会耽误朝政运转。”
这些话里面,诸葛亮透漏了两个意思。
一个,是他即使当了丞相,也不会跟惯例的那样开府治事,另外搭建一套属于自己的行政班底,而是沿用三省六部制,只是在这个三省六部上面,多了一个丞相而已。
根本不存在什么丞相府,只有一个丞相。
另一个,诸葛亮会建议刘备,提前给刘禅安排好教导政务的老师和组建率属于刘禅自己的班底,等到将来自己退下来的时候,刘禅能有足够的人手可以顶上去,接管整个朝政体系。
这番话,可以说是大公无私到了极点。
甚至于,最后诸葛亮还专门找到了赵云和张溪,对赵云和张溪做出承诺。
“朝政统划,亮自担之,军中诸事,还需诸位将军尽心用命。朝堂之上,亮可决战与不战,疆场之上,驱除贼寇,开疆拓土,还需仰仗各位将军。”
简而言之一句话,我可以决策,但绝不碰兵权。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