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三章 收尾(1 / 2)

张郃在一听说张溪只带了一千人,就轻兵冒进的来包抄自己,这个心思顿时活络了起来。

如果,就是说如果啊如果能一举击溃张溪率领的这支千人部队,甚至,如果运气好点,当场斩杀了张溪的话那五丈原偷袭计划,岂不是还有死灰复燃的可能?!

这个诱惑,实在是有点大,让张郃都忍不住浮想联翩的同时,也再三劝解自己,一定要冷静,冷静思考一下这么做的利弊。

张郃硬逼着自己冷静下来,认真的思考了一下后觉得,这个战术果然还是不行的。

原因无他,如今的各种条件,对自己都不利。

第一,张郃手上的兵力不够,并不足以跟张溪打正面决战。

如今的张郃,手上只有三百出头的士卒,而张溪带来的军队有一千人哪怕曹魏中央禁军的战斗力再强,也做不到以一敌三。

去山道内调兵?!

这个张郃也想过,但去山道调兵,一来一回至少要半个时辰左右的时间,而张溪的千人部队,最快一刻钟,最慢也只要两刻钟就能抵达大昌集。

张郃要打的是突袭击溃战,不是来回拉锯战,因此根本没有那个时间去调兵。

第二,大昌集附近的地形,也相当不利于张郃展开部队作战。

大昌集地方太小,但偏偏又挡在了群山中间,绕都绕不过去。

如果要跟张溪的千人队作战,张郃必须先领兵通过大昌集,到达大昌集南侧的小路上,才能跟张溪直接对峙,否则不过是回到在大昌集来回拉锯作战的局面而已。

而张郃此时,确实是有通过大昌集的条件的。

张郃目前所在的地方,是大昌集的西北方向,而张溪领兵过来的方向,是大昌集的南面。

如今,张郃已经基本控制了大昌集的外围,只有坊市中心的一部分地方没有攻下从坊市外围调兵通过,兵力过多可能会费时间,但数百人的士卒调过去,还是不需要多少时间的。

可问题在于,坊市中央的那三百蜀军,到底是没有清除掉,虽然一时间无力发动进攻,但如果在战事胶着的时候他们突然杀出来,那张郃可就要面临后路被断,两面夹击的境地了。

这个用兵,实在是太冒险了。

当然,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决定因素张郃受伤了,无法亲自冲阵。

如果此时张郃没有受伤,那这个险,张郃说不定也就冒了。

张郃完全可以带着自己剩下的三百精锐禁军,以自己为箭头,趁着张溪刚刚领兵抵达大昌集,立足未稳的机会,对张溪的中军发动冲阵。

这不是没有成功的机会的,毕竟张溪也不可能知道如今大昌集的具体战况如何,说不定张溪还以为魏军被堵在大昌集西北,根本过不来呢。

张郃是有出其不意,发动突袭的条件的。

而且,张郃对自家军卒的战力有信心,对自己的武艺也有信心,对张溪的武艺那就更加有信心。

张溪这人,虽然是名将,但一直是以谋略机变闻名,传言其根本不通武艺,杀只鸡都费劲这样的人,只要能给自己近身搏杀的机会,张郃敢保证,张溪活不过一招。

但如今张郃看看自己的腿,尤其是右膝弯里箭伤传来的阵阵刺痛,只能是一阵心灰意冷。

没有自己亲自领兵冲阵,仅靠三百多士卒去冲击张溪带来的一千士卒,最多也只能是出其不意,让张溪有些手忙脚乱想要一战阵斩张溪,实在是太难了。

思来想去,到底是失败的可能性比成功的可能性更高这样的决策,做出来就是对士卒的不负责任了。

此非大将所为也。

传令,退兵。

张郃说退,那就是是真的退,一点都不带拖泥带水的。

大部分的魏军士卒还在山道内,并不需要做太多的动员和准备,可以直接后队变前队,直接退兵。

但张郃所率领的这三百多士卒,还需要暂时停留一下。

一方面,防止大昌集内的蜀军发起反扑,拖延自己退兵的速度,另一方面,也需要防备张溪领兵突然到来,追击进入山道。

虽然,张郃觉得,以张溪那个用兵风格,谨慎为先,大概是不会跟着追进一个他根本不熟悉的山道内作战的,但为了以防万一,张郃还是要带着这三百人作为断后部队,尽量的避免蜀军追击的可能。

张郃在接受了自己的战略计划已经失败的结果后,果断后撤,没有一丝一毫的犹豫。

而大昌集内的柳隐,如今也确实没有了反攻拖住张郃所部的能力而且说实话,就算拖住那三百人也没有多少意义,除非能堵住张郃的退路,这才有反攻的价值。

但这是不可能的。

张郃即使受伤了,他如果一心要跑,随时可以在亲兵的护卫下逃跑,你根本堵不住他。

柳隐也不想为此,再让已经是强弩之末的士卒们去拼命。

因此,柳隐在大昌集内按兵不动,坐视魏军退兵。

张溪呢一路急行,到了距离大昌集还有一里地的地方,却放慢了行军速度。

张溪这货,素来用兵谨慎,哪怕是急着去支援大昌集,但到底不会没头没脑的一下子撞上去,也得防备一下魏军是不是有可能发动突袭。

其实,在距离大昌集一里地的地方放慢行军速度,已经算是张溪比较冒险的做法了。

如果不是斥候回报说大昌集内还有汉军旗帜,还有士卒在坚守,可能张溪就直接在官道上下寨,堵住张郃的进军路线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