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敲响张志永家门之前,钱小双对李继东说了给志永叔家补粮的事情。
现在志永叔给他们打开了大门,他们反而不好意思说吃饭的事儿。
最后几个人犹犹豫豫,还是李继东发扬了大哥的精神,说道:“志永叔,您昨晚不是说带我们上山砍柴吗?”
张志永听到不是来吃饭的,明显松了一口气,不怎么白的脸上也笑出了皱纹,“你们也起来的太早了!俺正想着等中午日头暖和了,再去村委会找你们呢!”
“成!那我们就先走了,在村委会等您。”李继东一路上听了关于粮食的事情,那还好意思说他们来吃饭的呀!“这大冷的天,志永叔您快回去吧!”
“好咧!你们先走,俺随脚就去村委会找你们。”
三个人就这样在村子里逛了一早上也没要到饭,灰溜溜的回到了村委会。
一回去李继东就组织其他知青们还张志永家粮票事儿,过程还算是顺利,李继东一呼吁,大家就同意了。
只是粮票分很多种,最简单的就是粗粮和细粮的区分,所以大家伙儿有些摸不准,到底要张志永家给什么粮票、也不知道到底应该给多少。
经过一早上的接触,李继东发现宛央虽说年龄在他们之中最小,但是心是最细的那一个。
于是乎,他把目光落到坐在炕边儿上的宛央身上,问道:“宛央,你觉得我们应该怎么给?”
他这么一问在坐的所有知青,都看向了她。
宛央也不腼腆,大大方方的帮他们分析道:“昨晚我们吃的一盆玉米糊糊,大概能用三斤左右的棒子面,还有那个玉米饼,大概四张一斤,昨天我数了一下,加上志永叔吃的一共是二十四张。”
“我们吃了几斤饭,你又没有用秤称,怎么能知道的这么清楚?”问话的是赵斌,他就是宛央记忆里,最爱抓别人话语小辫子的那个男知青。
“因为我经常在家中做饭,有时候我爸妈上班忙,没工夫管我们家的几个姐弟,我妈就会把家里的粮食交给我管!做的多了,自然就能知道做多少饭,用多少粮食。”
因为粮食的紧缺,这个年代家家户户,基本上都会把自家的粮食锁在柜子里,原因大多数都是怕自家孩子顽皮,不知道粮食的金贵之处,从而去糟蹋粮食。
宛央说的这个原因,大家很是认同,毕竟十几岁担起家里做饭担子,也不算什么稀奇事儿。
宛央看赵斌不再有问题,就继续给大家讲,“三斤的棒子面儿,加上六斤的饼,这就是九斤粮食,就这还不算昨天我们吃的炖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