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凡是以文御武或者是重文轻武的朝代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军权特别的分散。
历史上的北宋光是管兵事的衙门就有兵部、三衙五府和枢密院三个。
大梁这边的情况和北宋类似,军权分散加上武将地位不高,最容易导致的结果就是随便什么人上来都能领兵。
只要路旭能在乡兵之中树立威望,让他代为指挥乡兵作战也不是不可能。可问题就在于,从路旭在那间厢房之中的经历,以及在这间会议室之中的经历都能说明,有人不想打!
其实当路旭意识到这个问题之后,他对真正不想打仗的那个人是谁?他已经有数了!至少,他能猜到那个人是出自文官?还是武将?
显然,那个人只能出自文官。
因为按照朝廷的旨意,除了路旭他们这些乡兵之外所有的军队都要拉到秦凤路之外去。
照理来说,如果是武将惜命不敢战,从而在军中做了手脚。那闻元忠完全不必将这件事儿告诉路旭,至少闻元忠不会指望路旭帮他解决问题,因为路旭根本没有这个机会!
闻元忠指望路旭帮他解决这个内鬼,那就只能说明在大梁的军队撤走之后,那个内鬼是要留下来的。
那么在场众人之中,谁最有可能留下来呢?那自然就是丁年了!
按照大梁的规矩,除非有朝廷的命令。否则在遇到外敌入侵的时候,地方官员是不能擅离职守的。
也就是说,哪怕是城破,除非朝廷下令撤退。否则城里的官员就只能跟城池一起毁于敌军之手。
现在朝廷虽然放弃了在秦凤路和北庭人决战,但是却没有完全放弃抵抗。
据路旭所知,朝廷定下来的国策就是让正规军撤走,然后让乡兵留下来拖住北庭人。那么领导乡兵的人是谁呢?那肯定就得是文官了!
且不说大梁的国策就是以文御武,就算是从纯军事角度考虑。至关重要的武将们自然要留在正面战场上为决战做准备了。
留下来领导乡兵本就是九死一生的工作,且没有多大战略意义的工作,为了这样的工作牺牲宝贵的军官?这笔账怎么都不划算!
结合丁年在自己出现之后,主动和自己示好的行为,路旭觉得真正当了内鬼的人是丁年。
而且段承望的话其实也给了路旭提醒,段承望在明知朝廷已经决心放弃在秦凤路和北庭人决战的情况下,依然说路旭和秦勇严在未来要并肩作战,这就已经很能说明问题了。
果然!
闻元忠一开口就证实了路旭的猜想,只听他说道:“丁大人,这一次可是苦了你了啊!”
丁年连忙起身做诚惶诚恐样:“为国分忧而已,实在担不起辛苦二字。”
闻元忠也有些“动情”,只见他面露羞愧地说道:“本来保家卫国应该是我这个经略使和他们这些不成器的武将的责任。现在却要你一介文人带领乡兵留守秦凤路,这实在是让本官有些汗颜啊。”
丁年“大义凛然”地说道:“经略大人这是说的哪里话?下官是文官,大人又何尝不是文官呢?大人为了国事不惜以身犯险,大人又怎知下官没有这个胆量呢?”
之后两人的对话就是典型的一通虚情假意的场面话了。秦勇严对这番对话也是嗤之以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