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仙铃这样学民族美声为主的学生们,就都面临着相当艰难的抉择。
华夏大地人杰地灵,肯定不是华夏音乐学院一所学校就能招揽完全部人才的。周秀英的想法一贯很明确,她第一就是看天赋的,这孙仙铃无疑也是周秀英所看好的,她考虑的,也还有民族歌剧的事情。
秦放歌和她老伴方希平共同完成的民族歌剧《梁山伯与祝英台》,就需要在民族声乐上,特别有天赋的学生。对周秀英来说,人才的培养,什么时候都不会嫌迟。当然,孙仙铃这样的学生,从民族美声转型到歌剧,需要相当场的时间,但去做肯定比不做好,这点是毋庸置疑的。
秦放歌也知道歌剧行业对于优秀女中音的需求,更清楚周秀英的想法,她也根本没瞒着他,早就跟他沟通和交流过了的。
孙仙铃在中文歌曲上的演唱相当有水平,至少,现场的观众,还有收看网络直播的观众都觉得很好。
“感觉不比那个韩国妹纸差呀!”
“毕竟中文歌曲,有天然的优势,比朴真珠好才是应该的。”
“也是燕京音乐学院的王牌专业呀!”
“我个人其实是不怎么喜欢民族美声的,总觉得有点千篇一律,就像那些晚会歌曲一样,特别假大空……”
“都宽容着点吧,以后晚会上或许都听不到多少这样的歌曲咯!”
“看看哥哥给出什么样的点评吧!”
秦放歌仍旧没有给出直接点评说唱得好或者不好之类的话,他也还是按照他的理解。指点孙仙铃,怎么唱的话,他会觉得更好。这个本来也是比较主观的事情,能不能听得进去,愿意还是不愿意改变,都还是取决于学生本人。
孙仙铃的话,在这样的大师课堂上,肯定是会给足秦放歌面子的。她也在之前的大师课上,见识到了秦放歌的神奇之处,并自觉受益匪浅。真到她的时候,更觉秦放歌针对她的问题,更是一针见血。
秦放歌还是着重强调细节,中文的咬字吐词,也是特别有讲究的。搞成现在这样民族美声的特色,当然,也是有其历史原因的。但到秦放歌这里的话,他是有做出很大程度改动的,他自己在唱的时候,就做好了试验的。
也是希望将美声和中文完美的结合起来,这是一个需要磨合的过程,毕竟美声唱法最初来源于意大利。而在用法语,德语,英语等演唱的时候,也都是会进行相应的变化,一成不变那才叫愚蠢,观众也不会买账。
孙仙铃的天赋很高,学习能力也比较强,哪怕一时间没办法全部理解,可让她跟着秦放歌的示范演唱,她这也是完全没问题的。
最后也还是外文歌曲,这上面孙仙铃的表现就比较一般了,她们燕京音乐学院主攻中文歌曲来着。
好在秦放歌没有让她特别难堪,但也教了她不少演唱的技巧,基本是她在燕京音乐学院那边学不到的知识。
孙仙铃后面则是一位来自新加坡的学生陈满,他今年二十一岁,也是要比秦放歌年纪大一点的。
新加坡的古典音乐水平搞得也挺不错的,起步比内地还要稍早一些。不过由于国家比较小,经济实力也算不得特别强,比起日韩来自是不如。但在搞国际化的路线上,做得还是相当不错的。他们的交响乐团水平很高,也是由于请了很多的欧美演奏家加入,也经常请著名的指挥家帮忙训练演出的缘故,这点,跟港台的情况类似。
都说艺术无国界,可演奏家们也都是需要谋生的,光搞艺术不填饱肚子可不行。特别全球古典音乐市场普遍不景气的情况下,交响乐团这样的地方,就是演奏家们最好的栖身之所。参加排练和演出之余,再去接接外面的演出啊录音啊,再带些学生,最起码能保证小日子过得相对比较富裕。
陈满的音乐天赋和水平也是相当高的,当然,同年龄段中,算不得特别出色。
世界那么多,天才也是茫茫多。
或者,再说得不客气点。更天才的学生,更倾向于去欧美国家学习,那些顶尖的音乐学院,教授们跟歌剧院的合作比较多,学生们能获得的机会相当也会更多。
但市场是有限的,也是注定会有很多学生出来找不到演出做,能怎么办呢!转行,或者是带学生吧!能一直坚持下去的,其实也都相当不容易,更多的也都是因为热爱这门艺术。
感觉到中国古典音乐市场机会的,全世界都在看,大家也都不傻。可真想要打开这个市场,又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山寨乐团和大师来得多了之后,观众们也都会提高辨别能力,圈钱也变得没那么容易。
秦放歌这样的本土音乐天才横空出世之后,想要来混日子圈钱就更难了!因为有了可以直接比较的对象,观众们也都不傻。当然,秦放歌也确实有为古典音乐开拓了市场的,在他的影响下,很多以前根本不听古典音乐的年轻人,都尝试着去欣赏。
更直观的反应,就是他歌剧演出的上座率,冠绝全球。他的唱片销量,也各种刷榜登顶。
在这样的环境下,陈满这样的学声乐歌剧的学生,欧美地区也不是他们的首要选择目标了。特别歌剧发源地意大利,穷比国家,歌剧院都快倒闭了……
秦放歌财大气组的家伙,还带着国家大剧院和赞助商们,去意大利耀武扬威了一番,切切实实的为国争光,也让中国歌剧在世界扬名吐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