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马云决定辞去大学教师的工作,全力投身互联网行业。在决定辞职前的晚上,马云找了24个朋友咨询,有23个人说No,只有一个人说可以试试。但马云却不听“逆耳忠言”,坚决辞职了。对他的这个举动,朋友们大呼“傻到家了”!
当时马云的创业情况实在是让人揪心,创建网络的资金只有六七千,这是他的全部积蓄,剩下的钱只能从亲人那里东拼西凑,将家里的家具全都卖掉。当时创业的人除了马云自己和妻子外,只有一个大学同学。
最后的结局,相信大家再熟悉不过了。马云一步一步创建了中国黄页、阿里巴巴、淘宝网。
如果马云一开始就对自己的“冲动”说No,或者听到周围人都说No时就放弃,那么他到现在只能是一个大学老师。做任何事情,让你放弃的理由有1000种,反对的人有1000个,那又怎么样呢?只要有一个坚持的Yes就够了。你自始至终都说Yes,时间长了,你周围的Yes就会越来越多。
方法总比问题多
在非洲大陆,有这样一位温州企业家。他放弃许多到发达国家淘金的机会,而到条件落后的非洲四处闯荡,并为中国和非洲的友好贸易往来充当民间形象大使。他就是喀麦隆 “中国商城”董事长吴建海。
在而立之年,他到国外搏击商海,开拓事业。后来,他放下经营多年的东欧、西欧市场,逐鹿非洲,走进了喀麦隆。那是1995年5月,他带着几皮箱的样品和一本叫《绝处逢生术》的书,只身来到非洲。温州人敏锐的眼光让他发现,在喀麦隆杜阿拉市还没有中国商店,但是中国货却很受当地人欢迎。于是他马上成立了海兰国际贸易有限公司,专门经销中国商品。
当时,他是唯一一个在杜阿拉开商店的中国大陆人。像许多在海外奋斗的温州华侨一样,他凭着温州人特有的韧劲,克服语言、环境、风俗等困难,跌打滚爬,终于站稳了脚跟。
从1997年开始,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来到喀麦隆经商。但由于语言限制、店面难找以及治安问题,只好半途而废。在这种形势下,一个大胆的想法在吴建海脑海孕育而生——办中国商城,将中国商人会聚一堂,形成规模经营。在中国驻杜阿拉领事馆和瑞安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1999年年底,吴建海在杜阿拉独资创办了“中国商城”。这家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有25间店面的商城,使中国商人有了稳定经营的栖身之处。更重要的是,他们把中国大陆特别是温州的眼镜、皮鞋、服装等小商品带进了成千上万非洲人的生活。
要做的事,总会有办法;不做的事,总会有理由。如果一个人非常迫切地想做一件事,要想做好这件事的愿望很强烈,那么他会千方百计地去动脑筋、想办法。相反,如果不想去做,也可能是想方设法地找出理由,来说明不去做这件事的合理性。
对职场人而言,在工作中遇到问题和困难时,能否主动去寻求方法解决,而不是找借口回避责任,这一点,对他在职场中能否成长与发展具有关键性作用。在工作中常见有人抱怨。没工作的人抱怨工作难找,有工作的人抱怨工资太低,下属抱怨上司布置的工作太难,上司抱怨下属能力太差又缺乏责任心,同事之间抱怨互相不能好好配合……工作越来越不顺,抱怨越来越多,只因为一个原因,就是你还没有发现一个秘诀,这个秘诀就是:问题多,方法更多,而且方法总比问题多。
不怕打击的AQ
1982年12月4日,一个男孩在澳大利亚墨尔本出生了。和一般婴儿不同,他天生没有四肢。我们可以想象,当时他的父母看到这个刚出生的小男孩时多么震惊。他们的儿子能不能活下来?他们的儿子怎样才可以拥有快乐的正常生活?当他生活在世人都认为他是巨大残疾的世界中时,他该做些什么又该成为怎样的人呢?
请设想,一出生就没有手臂,生活会是什么样子?没有手臂去拥抱别人,没有双手去体验触摸,也不可以和心爱的人牵手。从一出生就没有双腿又会是怎样的呢?不可以走路,不能跳舞,甚至仅仅是靠双脚站立都不可以。现在把这些假设的场面放在一起——没有双臂也没有双腿,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呢?这将对你每天的生活带来怎样的影响?
当时男孩的父母不知道,也没有任何一个人知道,这个漂亮的无手足的小男孩有一天会通过他的足迹和对全世界生命的接触来激励鼓舞所有人。这个男孩就是尼克·胡哲,一个基督教布道家,“没有四肢的生命”组织创办人。
在尼克的整个童年,他不仅仅要挑战学习和青春期,如恃强凌弱、自尊心,而且还要与自卑和孤独做斗争,如他会问“为什么我与周围其他孩子不同”“为什么我一出生就没有手足”等问题。7岁的时候,尼克尝试了许多特殊设计的电子手臂和双腿,希望自己能和其他孩子有更多的相似之处。但是尼克认识到即使他使用这些也改变不了别人看他的眼神,并且这些设备对于他来说太沉重了,也对他的灵活性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随着尼克的成长,他学会了怎样应付自身的不足,自己也可以做越来越多的事情,如刷牙、洗头、打电脑、游泳、做运动等。随着时间的推移,尼克开始热爱他的生活环境并完成更伟大的事情。在七年级的时候,他被选为学校的主席,与学生会的其他人一起工作,处理地方慈善机构和残疾组织的各种事情。
毕业之后,尼克继续学习深造,他取得了会计和金融企划的双学士学位。19岁的时候,尼克开始实现他的梦想,那就是有能力通过自己充满动力的演讲和自己的亲身经历去鼓励其他人,给他们带去希望。“我找到了我存在的目的,当然那也是我的生活环境存在的目的……为什么你们备受煎熬的目的”。
2005年,尼克被授予“澳大利亚年度青年”的荣誉称号。这是一项很大的荣誉,是对青年人的才华和他对这个国家和社会做出的服务贡献及个人成就的肯定。这份荣誉仅授予真正可以鼓励、激励人们的人。
现在,这个失去手足的25岁的年轻人所完成的事情要比很多同龄人多得多。尼克现在频繁地来往于世界各地,他既是一个国际公益组织的总裁,同时又有自己鼓励人心演讲的公司。自从尼克9岁时第一次充满动力的演讲之后,他的足迹开始遍布全世界,与数十亿人分享他的故事、经历。他为各行各业的人做演讲,有学生、教师、商界人士、翻译家及教堂会众。他也在世界各大电视节目中讲述自己的故事。
面对人生中的不如意,面对遭遇到的种种挫折,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态度,不同的态度又会导致不同的结果。逆商,即逆境商数,也就是一个人面对挫折、摆脱困难和超越困难的能力。有的人稍有不如意,则灰心丧气,遭遇挫折后总是抱怨他人、抱怨社会、抱怨环境,而不从自己的身上找原因,不能客观地分析困难和挫折,要么垂头丧气,消极对待,要么放弃目标,不再行动,不能继续“战斗”下去。这样,肯定是无法达到目的的。而有的人对待不如意的事则非常想得开、看得远,遭遇挫折后首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总结经验和教训,积极准备下一步行动,为最终实现目标而积极备战,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站起来。这些人,无论最终结果怎么样,他们一定会不同凡响。
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许多人缺乏正确面对逆境的态度。他们遇难而退,拒绝一切机会。他们忽略、掩盖甚至放弃人类内在的追求进步的本能以及生活给予的许多东西。生命蕴藏着巨大的潜能,在逆境中奋然崛起也是其中一种。不能面对逆境的人就是忽视了生命中这种潜能的人,是在有意或无意中逃避自己的人。
逃避逆境的人往往想过那种得过且过的生活,他们会说:“只能这样了。”他们找到一些堂而皇之的借口放弃了梦想,放弃了追求,选择了自认为是一条平坦的人生道路。但是,随着时间推移,事实恰恰相反。他们将付出更大的代价,可能会遇到更大的逆境。逃避逆境者遭受的痛苦比他们直面挑战、勇敢地面对现实而承受的痛苦要大得多。对一个人来说最悲惨的事,莫过于回首看见自己平庸辛酸的一生。只有那些敢于面对逆境的人,才能收获成功。这种人不畏艰难,在逆境面前保持微笑,并将一生定义为“面对逆境的挑战”的过程。
可口可乐的前总裁古滋·维塔,这位著名的古巴人在1960年随全家人匆匆逃离古巴来到美国,身上只带了40美金和100张可口可乐的股票。1980年,当古兹·维塔成为可口可乐执行长后,这家公司在他退休时股票增长了7倍!整个可口可乐价值增长了30倍!
古兹·维塔在总结自己的成功历程时讲了这样一句话:“一个人即使走到了绝境,只要你有坚定的信念,抱着必胜的决心,你仍然还有成功的可能。”一个逆境商数高的人,无论环境有利还是不利,人生幸运还是不幸,他们都不会停止前行。他们在逆境面前保持一种生命激情,决不让年龄、性别、身体缺陷或者任何其他障碍阻挡自己去实现成功愿望的脚步。逆商中总能隐藏某种“战胜”的信念,每当他们遭遇困难时,这信念就会释放一种巨大而神秘的力量,这股力量坚韧、顽强、有弹性、从不退缩。
美国的第十八任副总统亨利·威尔逊就是一位逆商胜利者的代表,他这样描述自己的成长:“我出生在贫困的家庭,当我还在摇篮牙牙学语时,贫穷就已经显示出它狰狞的面目。我深深地体会到,当我向母亲要一片面包,而她手中什么也没有时,她的心中是什么滋味。16岁时我离开了家,做过10多年的学徒。一直到21岁,我从来没有在娱乐上花过一分钱。每天我都要拖着疲惫的身躯在漫无尽头的盘山路上行走,我经常也会带着一对人马进入人迹罕至的原始森林采伐大圆木,每天天不亮,我就早早地起床,并一直到深夜才能入睡……”
在这样的逆境中,年轻的威尔逊变得越来越成熟,越来越坚强。在威尔逊看来,每一次磨难都是一次人生的转折点,重要的是,你要将它作为成功的阶梯。所以,莎士比亚会说:“这是一个普通的常识:穷苦、卑微是雄心勃勃的年青人通往成功之路的阶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