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已凉天气未寒时(1 / 2)

九州列国传 宋申申 1804 字 2022-10-05

“往后这宫里,你可随意走动,只是除了那楹喜宫不能去。”昭明太子最终认输,她现在身子逐渐转好,若要她继续信任他,便不能将她锢的太紧,况且她身为太子元妃,若要一直被他这样关在一处,不许外人面见,不仅是王宫,安阳城也会传出流言蜚语,对她的身份加以诟病。

这样的话对于福祥公主来说,乃是天降喜讯,她愉悦地低下头,在昭明太子的额头上留下浅浅一吻。

这一枚浅吻使昭明太子心生荡漾,也忘记了白日里的委屈,双手扣住她的腰身,便与她一同往床榻间缠绵而去。

在得知澹台小喜已然动身前往宛城的秦上元,放下手中正记录的《宫脉录》,立即起身往东宫奔走。

抵达时,正巧遇丞相宋锦书也在偏厅等着,她心想不便参与二人的谈话,欲将欠身施礼告辞,却听宋锦书道“你我同来东宫寻太子,大约是为了同一件事,莫要走,待我问完,你便能得到答案了。”

宋锦书乃是安阳得秦上元最敬仰的周臣之一,回想当初她为追随澹台不言,成为宛城驻军局的太医尉。初时步步谋划,排兵布阵,欲将澹台不言收入掌中,但就在打渔的网兜快要收口时,昭明太子却将澹台不言带去了东楚。

那段时日,秦上元倍感煎熬,她深知澹台不言此去涉险,生死难料,即便有那灵玉王后的帮助,凭他们二人妄图救出福祥公主,根本是纸上谈兵。可怜她在周地并无可求助之人,便书信一封送去安阳,希望澹台不言的弟弟,澹台成蹊能从中出手相救。

然而秦上元等到的,却是宋锦书的帛纸一封。他告知秦上元,莫要惦念,此行东楚虽凶险万分,可他以丞相的名声担保,澹台不言必会化险为夷,并让她安心准备着与澹台不言的婚事。

秦上元颇为震惊,即便宋锦书能得知她和澹台不言曾经年少时的父母媒妁,可他又是如何得知,自己为澹台不言在宛城所设下的罗网?

她背后虚的冒汗,战战兢兢地提笔又写了一封回信,询问宋锦书如何笃定澹台不言会安然无恙回到宛城。

过了许久,宋锦书都未再回信,直至澹台不言完好无损地回到了宛城,并稀里糊涂地被他的麾下强捆着与秦上元青庐对拜,共结连理。

也是在大婚当日,秦上元收到了宋锦书赠予她的新婚贺礼,以及一封来自于宋国,自称是澹台不言师姐的书信。

信中详细地告知了秦上元,澹台不言在东楚所发生的一切,以及这位师姐的身份,宋国的军祭酒简蓉。

秦上元虽心中十分感激简蓉的出手相救,可她却在信中的字里行间,嗅到了一丝暧昧不明的气味。

女人的直觉颇为奇妙,即使二人未曾见过一面。

于是,大婚第二日一早,秦上元便翻了脸,直至澹台不言对她坦言相告,自己在燕国所发生的所有事。

秦上元还沉浸在往昔的回忆之中,昭明太子已然从主殿经廊下往这边走来。

这回,便是她想走也走不掉了。

她硬着头皮同宋锦书一齐跪拜昭明太子,而后如同个木桩一般,躲在宋锦书的身后。

“前些日,老臣受王上邀约,前往宫中竹幽小聚,听闻那片竹幽是太子为王上所建,果真是清雅清新,不同凡响。”宋锦书并未直奔主题,反而同昭明太子闲话家常。

秦上元面露尴尬,昭明太子不仅修建了竹幽,还顺带将柒园修葺了一番,尤甚是四面的围墙,加高加固后,可谓是杜门塞窦,铜墙铁壁。

“丞相谬赞了,竹幽再清雅,也比不上丞相府墙边红杏。”昭明太子恭谦地回道。

宋锦书淡泊如水,并未在意“只是这竹幽建好了,王上似乎并不开心,她与老臣说,曾与太子开口,索要一柄不重要的长剑,可太子却拒绝了。”

昭明太子嘴角泛起冷笑,道“那柄长剑并不在我手中,是王上听信别人的谗言,误解罢了。”

“这在与不在,也不过是太子随意言语罢了,况且,王上的心结在于所欠人情,而非这柄不重要的长剑,太子若要聪慧领悟,任何一柄长剑,都可以是当初从翠缥郡捡回来的那一柄。”宋锦书并非愚钝,他知晓昭明太子拒绝周女王求白虹剑,是因为忌惮宋国。

他虽心悦周女王,不愿见她整日为此事忧愁,可也会顾全大局,选择用另一种方法来成全她,不负她求。

昭明太子侧耳倾听,凝神细思,宋锦书这办法,倒也不失两全其美。

既白虹剑在他手上,他秘密令能工巧匠参照原物仿造一柄,再呈于周女王,不就各得其所了。

“看来我应见贤思齐,平日要多与丞相讨教才是。”昭明太子道。

“讨教倒不必,太子本就是灵敏奢睿之君,稍加多些耐心,便能妙计百出,不必事事依仗老身。”宋锦书的意思,无非是想要昭明太子在面对周女王时多些耐心,不要因福祥公主而顾此失彼。

也确实如宋锦书所言,自福祥公主醒来的这段时日,除却处理政事,他近乎整日同福祥公主黏在一起,非受周女王召见,也嫌少前去问安。

“丞相所言甚是,是我思虑不周。”昭明太子诚恳认错。

秦上元心想他这般自以为是之人,尚未坐到天子之位,倒还能听得进去规劝,可若要坐上那共主的位置,怕宋锦书这一两句便也不顶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