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烛照京楼》(2 / 2)

光头继续说道:“传闻,当时就有一名太监在临死前劝解英国人那东西不详碰不得,不要将那座‘大房子’搬出地宫,常言道‘人心是红的,眼睛是黑的,眼睛一红,心就黑了’。只可惜,当时的英国人见到堆积如山的旷世奇宝早就红了眼,哪里还听得进去一个太监的话,只当作了一句耳旁风,才酿成了后面的悲剧。”

我听出话另中乾坤,遂抓住了一点,疑问道:“难道那地宫有什么蹊跷?”

大伙没想到的是,此刻,刀疤脸却蓦地开了口,不知道是我眼花还是看错了,我见刀疤脸的眼珠子上似乎起了一层雾,刀疤脸回答道:“听说,圆明园内的‘万鲤池’是有名堂的,‘万鲤池’的池形十分的怪异,既不圆也不方,有人曾沿着‘万鲤池’的边缘来回走了数十个整圈,但是每次走完一整圈后便隐隐觉得与上一次所走有所不同,一时间也说不上来到底哪里不对劲,然后那人按照脑中记下的点线在纸上画了出来,但是怎么也画不出个像样的形状来;‘万鲤池’中的鲤鱼不多不少刚好有一万条,自古‘鲤跃龙门’非凡物,每条鲤鱼的脊背上都有一道白筋,俗称‘三寸银针’,传言圆明园内的‘万鲤池’中有一种异常的地下磁场,在无形之中起着某种变化,且‘万鲤池’内的一万条鲤鱼终生只会向一个方向来回游动,传言‘万鲤池’乃钦天监设下的局,目的就是为了镇压被困在池底下的妖物!”

石津问道:“什么妖物?”

搬山寻思着,问道:“大哥,那妖物莫非就是眼前的‘大房子’?”

关于圆明园的这件轶事鲜有人知,不排除当时朝廷对消息的全力封锁,但俗话说得好,“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事事岂能尽如人意,总是会有那么一两堵透风的墙,世上的事哪能真的做到滴水不漏?

早年间,荆楚地界的一本名为《烛照京楼》的野史中曾记载了关于这件事的只言片语,写这本书的人也是饱读诗书之人,民间一说是此人清朝年间曾在京城为官,听闻了许多不为人知的事情,后因政绩平平又与朝中权贵不和,于是请职返乡做起了闲人。读书人总免不了写写画画打发寂寥,后来这本《烛照京楼》不知怎的也就下落不明,不知了去向。“楼”字与“漏”乃是同音,只是音调不同,那本《烛照京楼》本应是《烛照京漏》,意指一窥京城中的那些不为人知的事儿。

我猜想,那位辞官归故的写书人,或许早就看出了一些端倪,感觉到了危险才借故返乡,毕竟官场如战场,京城自古就是险恶之地,若不是身俱八面圆滑之能,古往今来,敢问几人能够全身而退?这种事,我断然不会去多想,因为,与我怎么都是八竿子打不着的事儿。

光头和刀疤脸俩人都知道这事儿,光头知道其实想来并不意外,或许那个飞天贼指不定就是光头的祖师爷也说不准。光头的祖师爷定是不知道从哪里听闻了一些风声,于是扮成一只飞天狗潜入圆明园中,在偷盗“荒神之心”的时候发生了什么意外,所以“荒神之心”才会缺了一块,情急之下光头的祖师爷只好带着那缺了的一块“荒神之心”跑路,不然那块缺了的“荒神之心”咋就到了光头的手里?

至于,刀疤脸是怎么知道这事儿的,可能就与那本《烛照京楼》有关了。不过,这都只是我的猜测,我不是那种刨根问底的人,就算问了,以刀疤脸的为人断然是不会轻易告诉别人的,反倒落得个自讨没趣。

什么妖物,光头和刀疤脸两人也不清楚,后经询问得知,当年飞入圆明园的飞天狗,算起来的的确确是光头的祖师爷;当年,就在光头的祖师爷眼看就要触及那件事的秘密之时不巧被人发现了,若不是光头的祖师爷腿脚利索跑得快加上有些歪门邪道的本事,险些命丧圆明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