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1章 院试也不难(2 / 2)

不会破题的人怎么会写文章?

反过来就是,会破题的人文章一定写得好!

这便是考官们的思维,只要你破题破对了,就算文章写的差了一些,也很有可能会被录取的。

陆诚可不敢对自己的破题盲目自信,一边研着墨,一边将这句话截取到了脑海中,搜索到的答案让他眼前一亮。

看来这题虽然刁钻,也并不是没有出现过同样的考题呀,光搜索到的八股文就有一千多篇,都是被院试录取的文章。

他挑挑拣拣,找出了一篇看上去十分不错的文章,是明朝末年一位院试案首的。虽说自己写不出那么好的八股文,可光是看,也还是能分辨出好坏来的。

陆诚仔细地对比过了其他的几篇文章后,发现破题都很相似,应该是错不了的了,便直接在卷子上抄了起来,连草稿都不需要打。

正所谓脑袋里装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完全可以用来形容陆诚此时的状态。

反正案首的文章是绝对好的了,至于自己能不能考上,可就全看能否迎合这位吴提学的喜好了。

在许多考生还在苦思冥想,犹豫着应该如何去破题时,陆诚已经完成了第一道四书题。准确的说是抄完了,这抄文章的效率还是很高的,旁人没法相比。

答完了第一道《四书》中的考题,接下来还有一道考题是从《五经》中选出来的。应该说是五道考题,考生从中选出一道来作答。

而考生要选的这道考题,是和自己的本经有关的。

明朝的科举考试不像此前的朝代,“墨义”、“帖经”等科目早就不考了,更为着重于经义。考题皆从四书五经中选择文句,用八股文来答题,格式也有严格的要求,由“破题、承题、起讲、入题、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部分组成。

不允许考生自由发挥,而必须得引经据典,借用圣人的论点来作出文章,此谓之曰“代圣人立言”。

大明朝尊崇的是朱熹,考生皆要熟读他所编撰的《四书章句集注》以及《五经传注》、《孝经》、《周礼》、《战国策》以及《国语》等儒家典籍,其中最重要的,便是《大学》、《中庸》、《论语》四书。

所谓的“本经”,相当于选修的一门科目,由于五经的经注实在是太多,考生很难全部都学会,因此只需从五经里边选学一经就行了。

这年头,大多数考生一般都会选择《诗经》作为自己的本经,陆诚也随了大流,从小选的本经便是这个。

不过他可不需要理会这么多,再次开启脑袋里的图书系统,输入这道本经的考题,寻找出了一篇案首的文章,开始大抄特抄,忙得不亦乐乎。

一般来说,考官阅卷主要看的都是第一道四书文,只要这道题答得让主考官满意了,基本上就能中榜了。至于五经题,写的稍微差一些也是可以被原谅的。

在其他考生还在答第一道题时,陆诚已经再次答完了题,满足地伸了个懒腰,心道:“抄起来都这么累,就甭说靠自己思考来答题了,这考科举,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啊!”

抬头看看窗外,还没到晌午时分,便从自己的考篮里拿出了大饼啃了起来。

连续两次使用脑袋里的图书系统,陆诚感觉精神很是疲惫。索性时间还早,他吃完了东西便趴在木板上,和周公下棋去了。